老井古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或者曾禾濤根本就是與姜新圩配合起來演雙簧。否則的話。爲什麼會出現一個非要投資一個非要反對投資的場景呢?
他們根本不知道姜新圩做這套驗證機只是爲了獲得相關參數、數據,只是獲得相關原理。而不是純粹爲了今後的設計。
具體的設計對姜新圩而言根本不是難事。只要參數到手,只要高級電路設計軟件到手,有了這些數據和參數,具體的設計圖紙將手到擒來。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這玩意說起來很深奧,還是舉一個修建橋樑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假設有人想在一條河流上架設一座橋樑。如果請一位從來沒有設計過橋樑的技術員來設計,這個技術員的工作重點肯定是在橋樑設計上,他會查找很多資料,會根據車流量、載重量什麼的做很多計算,會畫一張又一張設計圖、效果圖、力學分佈圖等等。當然,他也會請人探測河底的地形,調查河岸兩邊的地質情況、調查這裏的水文資料……
而請一個技術高超且完全懂得這裏情況的高手來設計橋樑,他對畫設計圖、效果圖根本不會太在意。也不會急於畫出一堆圖紙,而要做的前期工作也許就是安排人去探測河底地質結構、河流的水文特徵,瞭解架設橋樑的材料特性。因爲他只要有了這些數據。後面的事就是小菜一碟了,甚至可以將他腦海裏原來設計過的橋樑照搬一座就是。
可是,如果不瞭解內情的人看到他們前期的工作,絕對會說第一個技術員工作認真、做事踏實,還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績。而對第二個專家的工作量產生懷疑,會說他僅僅弄到幾個數據。進度太慢了,工作量太少了。
……
現在的姜新圩就是隻弄到幾個關鍵數據、參數。所以在這些調研專家看來他對無線尋呼發射系統的研究纔剛剛起步,根本沒有多少價值,離樣品出來還有十萬八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