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市井人家 !
張三郎聽見兄弟問他,苦笑一聲道:“老四,你也知道我家裏的難處,又不是外人,我也犯不着瞞着你,她老人家原也是好意,無奈我家中的根基你是知道的,只怕沒個年的光景,這事也沒個指望。”
李四郎聽了心裏倒也替他家犯難,別看這張三哥如今守着個鐵飯碗兒,在這一片混上了更頭兒,家道倒是比自家艱難多了。
原是當日看街的老爺遇上強人剪徑,差點兒折了進去。多虧了這張三郎進城來謀差事,可巧遇上了,他又有點兒莊稼把式在身上,練過三天兩早晨的,又是十八歲一條莊稼小夥子,胳膊四棱子起金線,別說還有點兒功夫傍身,就單憑着一膀子力氣也夠唬人的,加上看街老爺身上又有太平腰刀,那兩個賊人膽虛,方纔丟下他們兀自跑了。
這看街老爺瞧見張三體格健壯有些把式在身上,最難得的好管個閒事,有些古道熱腸俠義風度,可巧原先這一帶的更夫頭兒帶着徒弟告老還鄉了,不然他也不會落了單,一打聽才知道,這小夥子正是進城來謀差事的,也是還他一個人情,就招在自己門下做個更頭兒,放了權叫他自己再尋一名更夫。
只因這張三郎早年間曾經在縣裏念過幾年幼學童蒙,與這李四郎是同窗好友,此番進城來謀差事,也是借住在他家裏,眼見着他爲了討媳婦兒把爹孃留下的本錢花了個精光,如今已經放了大定,不一時便要過門兒。等擺過了酒席,只怕家裏就要精窮了,這一回自己陰差陽錯的放了更頭兒,可巧提攜提攜這位同窗好友,就順水推船薦了李四郎在自己手下做更夫,算到今日,兩個共事也有幾年了。
這更夫差事雖然繁重,月錢銀子可不算多,一月二錢,更頭兒稍多些,也就四五錢銀子,算下來還不如大飯莊子裏的跑堂兒的夥計賺的多。
張三郎老家在鄉下,當年也算是個殷實人家兒,只因爲老父得了重病,家裏爲了瞧病,將一份好傢俬當賣一空,原先的肥田也折損了一半兒多,到底留不住人,伸腿兒去了,拋撇下寡母王氏帶着三個孩子過活。
這張三郎雖然排行老三,只因王氏年少時節身子虛弱,開懷生養的頭兩個孩子均留不住,待到張三郎這一胎卻是壯實得很,下生時一個鯉魚打挺就落了草兒,全然不費孃親半點兒氣力,一家子都說他是個有福氣的,下鄉人又沒有學名兒,大排行在第三,就叫個三郎,後頭還有一個弟弟張四郎並一個幺妹張五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