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所以出現政事堂的文官,可以主掌大局,只不過是各路軍閥。都不願意和柴榮硬碰,形成的短暫權力平衡格局罷了。
趙老二篡位那麼順利,那麼成功。在李中易看來,他主要是利用了。文臣屢屢欺壓武將,逐漸積累下來的諸多怨氣。
沒有文學素養的武夫們,打下了天下,可是,只會吟詩作詞,耍筆桿子的文人,卻搶去了最大的桃兒。
這樣的狀況之下,再加上趙老二與兄弟們共天下的煽動和欺騙。結果,就是陳橋兵變。
再其後,便是杯酒釋兵權,趙家天子防武將,比防賊還要厲害。再然後,嘿嘿,大漢民族差點亡族。
對於所謂的州試,李中易其實一點都不看重,只是,他如今是州試的主考官。自然不可能公開批判罷了。
所以,劉金山自己作了主,安排人佈置好了考場。李中易不僅沒覺得他有所逾越,反而鬆了口氣。
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艱澀難懂,歧意頗多,李中易既不想,也沒那個工夫,去深究和精研。
“光清,我公務繁忙,讀書不多。是個典型的老粗。這州試的籌事宜,就全權交給你了。”李中易絲毫不介意。把這種極其露臉的好事,交給劉金山去辦。
劉金山不禁喜出望外。儒門士林尤重科舉,李中易安排他這個非科舉入仕的判官,主管科舉事務,沒有極高的信任,絕不至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