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理是明擺着的,契丹人擁有強大的機動能力,即使李中易利用火罐和鋼弩的威力,在陣地戰中佔了便宜,也不可能追上去,將這十萬之衆一口吞掉。
只要喫不掉耶律休哥,難免會被佔盡機動優勢的耶律休哥纏着打,這也是契丹人最擅長的所謂狼羣咬虎戰術。
無論是契丹人,或是党項人,他們和中原軍隊的戰鬥之中,大多不是靠正面進攻,來取得勝利。
往往,中原軍隊因爲承受不起,後勤輜重被遊騎兵所截斷,導致軍心大亂,於撤退途中,被契丹人捕捉到了戰機,然後被咬得遍體鱗傷,大敗虧輸。
類似的戰例,在史書之中,綿綿不絕,令人印象異常深刻。
所以,河池鄉軍開始,李中易就異常重視烙餅等易儲存軍糧的製作和攜帶。
到了如今,不得不說,由於謹慎小心的好習慣,李家軍隨時隨地都可以開拔。而不需要擔心臨時埋鍋造飯,不僅拖慢進軍速度,容易因爲煙火導致暴露行蹤的弊端。
李中易默默的傾聽着部下們暢所欲言,卻遲遲沒有表明態度,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良好習慣,多聽多分析,更有利於作出正確的決斷。
本行是醫生的李中易,並不是那種天縱奇才的大軍事家,他絞盡腦汁制定軍規,竭盡全力的培養手下的軍官團,目的其實很簡單:想定一切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在保存自己實力的同時,儘量少犯不該犯的低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