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臉上刺字,是從後晉天福之後,逐漸開始流行的對士兵人格,造成嚴重羞辱的一種預防逃兵的方法。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面對契丹人進攻的時候,哪怕是臉上刺了字,後晉朝廷依然無法有效的阻止大規模的逃兵現象。
李中易是後來者,他心裏很明白,要想讓部下們拼死作戰,除了森嚴的軍法、優厚的待遇,以及必要的榮譽之外,適當的獎賞或是株連家人,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從秦朝滅亡之後,其後的歷朝歷代都不是法治社會,而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之上的家國宗族體系。
按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邏輯,反向逆推過來,便是一人當了逃兵,全家族跟着倒黴!
雖然這種安排,按照現代人的眼光,非常不合理,但是在那個動不動就株連三族的時代,卻擁有着極強的威懾力。
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荀彧,他因爲反對曹家篡位漢室,被曹操硬是逼得自殺身亡。
以荀彧在曹魏掌權多年所擁有的潛勢力,他卻寧可自殺,也不敢奮起反抗,這背後隱藏着的邏輯其實是:如果荀彧學習袁紹和袁術的先例,逃出許都起兵造反,整個荀家卻只會和袁家一樣,被曹孟德連根拔起,族誅滅門!
當然了,李中易不可能對自己的老部下,搞出株連滅門的殘暴手段,他只不過是讓逃兵的家人,不管走到那裏,都會任人唾棄罷了。
首戰告捷之後,李家軍的隊伍裏面,指揮官們和鎮撫們紛紛出面,利用戰鬥的間隙,爭分奪秒的展開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