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即使範質是首相,也不可能僅憑一封手書,便讓李中易惟命是從。
李中易早就看透了楊炯的險惡用心,他看了信不執行,等於是挑釁範質的首相權威。
反過來說,李中易不看信,楊炯這個具體的承辦人,必定會焦頭爛額,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楊炯本想耍個小聰明,卻被李中易不動聲色的後發制人,反而佔盡了先機。
何大貝起初沒太看懂這種朝中文臣們所擅長的遊戲,他只是從楊炯緊鎖着的眉頭,隱約察覺到,這位楊博約明顯處於下風,並且無力招架。
李中易心態異常平和,開弓沒有回頭箭,楊炯既然說出了魏王父子被俘的壞消息,主動權反而掌握在了李中易的手上。
道理很簡單,朝廷包括符太后都不可能公開下詔給李中易,讓他不惜一切代價的換回魏王父子。
以李中易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可以不理會範質的私信,他只須上奏摺說無能爲力,朝廷也拿他沒啥好辦法。
當然了,李中易撒手不管,或是出工不出力的後果也確實非常嚴重:和符太后徹底翻臉。
範質和楊炯也正是看準了這一層,才故意採取私下寫信的方式,想逼迫李中易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