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大週三司胄案的標準,製作出一把合格的標準神臂弓或弩,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其中,最主要的是弓弦和弓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馴。
如今,耶律休哥囤重兵於關下,顯然不可能給李中易這麼多的準備時間。
李中易以前最喜歡看二戰時的老電影,面對德國人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蘇聯人採取的是以量取勝的策略,大規模的建造了t34坦克。
借鑑蘇聯人的這個思路,李中易對於高麗的工匠們,只有一個要求:造出廉價、可堪使用的弓弩即可,不要求質量太高。
另外,李中易還有一個法寶,那就是流水化的規模生產模式。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一名工匠只專著於一個部件的生產,就算是傻子都可以越造越精。
準備弓弩和刀槍等等器械,僅僅是李中易籌備城防的最基礎的一部分而已,由於榆關早已是一座兵城,李中易考慮到平直關牆的嚴重缺陷,索性命人拆了關內一半的房屋,沿着關牆的內側又砌了十餘條登城的臺階。
這還沒算完,李中易又命人以每兩個箭垛口爲基,都用裝滿沙土的麻袋豎成阻隔牆,從而將整個城牆,分割成了若干獨立防禦作戰的小堡壘。
如此一來,哪怕是契丹人下死力僥倖拿下了某一段關牆,在後邊優勢兵力的及時增援之下,也不過徒勞的妄想罷了。
當高麗國的第一批糧食送到之後,李中易命人壘起近百個大竈,日夜不停的造酒,同時提純酒精。
凡事預則立,不以則廢,就算是李家軍的弓弩消耗殆盡,只要有“魔鬼雞尾酒”的存在,契丹人無論扔下多少條人命,也難以撼動榆關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