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母親,三郎的離家出走,事先沒有任何徵兆,孩兒真的不知情。”趙匡胤只能選擇硬抗着,因爲趙匡義的去向,他也僅僅只是猜測罷了,並無實質性的證據。
隨着趙三郎的年歲漸長,他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流着鼻涕,跟在趙匡胤身後喊二兄的三弟了。
而且,趙匡胤敏感的察覺到,自從慕容延釗被李中易放回之後,原本隔三岔五便要登門喫酒的慕容延釗,也漸漸的不怎麼來了。
尤其是上次,慕容延釗就在府裏,卻偏偏說沒在家裏,讓他和趙匡義喫了個大大的閉門羹。
李中易有句名言,事務反常即爲妖,趙匡胤反覆琢磨,經過細節的斟酌之後,毛病鎖定在了趙匡義的身上。
朋友之間的交情,要麼因爲意氣相投,要麼是利益的緊密結合,其基礎遠不如至親血脈的——不計利害。朋友之間再親密,畢竟不是一家人嘛。
這不是一家人,就難免因爲種種矛盾,而分道揚鑣。慕容延釗和趙家的關係,雖然還遠沒到這個程度,但是,趙匡胤心裏有數,只要有趙三郎的地方,慕容延釗就會躲得遠遠的,甚至提前找藉口離開。
慕容延釗手握兩萬多兵馬,正是趙匡胤成大事的好幫手,誰知道卻因爲三郎的緣故,和整個趙家漸行漸遠,這是趙匡胤絕對不願意看到的最壞情況。
朋友之間的嫌隙或是裂痕,客觀的說,幾乎不可能修補。對此,趙匡胤充滿着深深的無力感,也正因爲這事,導致他和趙三郎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