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歷史上的兩宋,爲政比較寬容,窮人的出路比較多,哪怕是土地兼併依然十分嚴重,卻幾乎沒有全國範圍內的揭竿大起義。
兩日後,李家大軍雲集於安喜縣城,將整座縣城圍得水泄不通,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城。
安喜縣,雖然是一座縣城,卻因爲是薊州,乃至南京析津府的東大門,軍事地位極其重要。
據細作傳來的情報,契丹人不僅在此地駐軍多達三萬人,並且把安喜縣城當作了囤糧的分所。
此時,縣城裏的契丹和漢軍的兵馬,比平民還要多,屬於典型的一座軍事要塞。
也正因爲安喜縣是塊大肥肉,又有駐軍兩萬,所以,李中易開開心心的來了。
大軍圍城完畢,楊烈便下了命令,工兵們指導各族奴隸們,繞着安喜縣城挖出三道壕溝。每道壕溝必須寬三丈,深三丈,挖出來的土方用來築壘寨牆。
人多就是力量大,三萬多各族奴隸們,在釋奴的迫切希望之下,每日每夜的幹活。以前,至少需要三日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僅僅一個晝夜,便大體完工。
當然了,這也和工具的關係密不可分。來安喜的途中,李家軍攻破了好幾百個村莊,村莊的鋤頭、木鏟、鐵榔頭等農具也都被帶到了安喜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