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根本性因素有二,一是國家處於分裂狀態,無法集中資源和人力對抗契丹人;二則被上升階段的契丹人,給殺破了膽,徹底喪失了反抗的意志。
如果說,李中易第一次全殲四萬餘契丹人,帶有濃濃的僥倖性。那麼,這一次從正面擊破契丹人重兵防守的城池,則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輝煌勝利。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半則擊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弱則能避之!
也就是說: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會成爲強大敵人的俘虜。
李中易總共只領了六萬兵馬西出榆關,無論怎麼計算,都不可能達到四倍於敵的程度。
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一方的兵力哪怕十倍於對手,也極難攻破守方的城池,往往會變成曠日持久的圍困戰。
李中易剛在安喜城前紮下大營,第一晚便從正面攻破了城門,衝殺了進去。
飽讀史書的大才女蕭綽,不由倒吸了好幾口涼氣,這實在是太過於駭人聽聞了。類似的戰例,此前聞所未聞,根本無法想象,破城竟是如此的容易。
大勝其實是預料中的事情,李中易儘管十分高興,卻絕不至於得意忘形。
破城之後,李中易並不擔心城中的精銳契丹騎兵,奮死衝出重圍。與此相反,他憂慮的是,一直沒有露面的休哥,趁機從暗中殺出,突擊整個大軍的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