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中易看出宋雲祥的心情不好,便召手將他喚道身旁,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嘆道:“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壯士難免陣上亡,瓦罐難離井邊破。士光啊,想開點,好生的厚恤陣亡和傷殘的將士們。我不敢保證打仗不死人,但是,我絕不會讓將士們白流血,他們的家小都一定會過上好日子,一世衣食無憂。”
李家軍陣亡將士的卹典,那是出了名的厚實,賞田賞錢賞房子也就罷了。
烈士未成年的子嗣,如果有意將來從軍或作官爲吏,只要年滿八歲,即補入少年講武堂學習深造。黃景勝一直奉李中易之命,聘請名儒教導讀書習文。
以前,烈士子弟想做官,只能是選擇從軍。現在,李中易拿下了高麗國,又有平盧節度的五州地盤,烈士的成年子弟又多了條出路,可以選擇做節度使府或是州、縣衙文吏。
厚恤的結果是,整個軍隊的向心凝聚力,無比強大。問題也有,而且還很大。
如果李家軍打上幾場敗仗,陣亡兩萬人以上,就算是李中易的家底再雄厚,也必須破產。
經過這麼多年的強化學文識字,李家軍中的文盲基本上都是剛入伍的新兵,三年以上的老兵最少都識得兩千多字,並且初步掌握了三位數的四則運算。
老兵們雖然無法做出花團錦簇的文章,行文直白的公文和軍令,卻是誰都看得懂的。
作爲一支當代文化素質最高的軍隊,哪怕是普通一兵,都算得過來厚恤的那本經濟帳,壓力可謂是山大,畢竟誰都打不起大敗仗。
文化素質高的優點,實在是太多了,不需要贅述。缺點其實也很明顯的,既然大家是捆綁在一起的緊密利益共同體,那麼水漲船纔會高的道理,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