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了兩萬民夫,同時,多了至少六千匹馱馬,就等於增加了五萬張嘴。我以前在禁軍中當芝麻小官時,朝廷禁軍士卒,一日只食兩頓飯,每頓食粟四升,也就是說,日食八升粟,大肚軍漢更是驚人的十升,甚至是十二升。”馬光達見衆人目瞪口呆的望着他,不由得意的一笑,補充解釋說,“朝廷禁軍平日裏從無肉食,故食量遠比我軍多得多。”
“我軍平時有豬肉和雞蛋佐餐,每旬都有羊肉可以打一打牙祭。儘管,我軍的訓練量很大,又每日食三頓飯,普通士卒僅日食四升左右。嘿嘿,說到這裏,咱們必須要感謝高麗百姓的辛苦勞作。”馬光達說到這裏,臉上洋溢着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
“哈哈,高麗百姓們還真不錯,爲了我大軍喫得飽穿得暖,有力氣打仗,他們可是節衣縮食,竭盡全力的供奉啊……”
“嘿嘿,俺是個老粗,不會說那些俏皮話,高麗百姓都是這個……”有人高高的挑起了大拇指。
“主公賞的高麗婢,細皮嫩肉的,摸上去手感特別美……”
大家誇起高麗百姓來,一個個眉花眼笑,誇着誇着,有人嘴快居然帶歪了樓,引來鬨堂大笑。
李家軍的軍議氛圍,從極其嚴肅逐步變得異常寬鬆,其實就是李中易從不知兵,到成長爲名帥的整個過程。
隨着帶兵時間的增長,李中易越來越不在意形式主義,軍議的氣氛越凝重,大家越不敢暢所欲言。
兵者,國之大事,稍微有個閃失,就是兵敗身死族滅的悲劇結局。
召開過無數次軍議的李中易,有着切身的體會,討論的氣氛越是寬鬆,作戰思想的火花碰撞越激烈,越容易產生稍縱即逝的金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