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爺孤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全球殖民 !
楊廷鑑慢慢騰騰地喫完飯,穿着一身士子長衫,然後由乘着四輪馬車直奔貢院,等楊廷鑑到達貢院外的廣場時,廣場內還起碼有三千多人沒有入場。
這搜檢很慢,都是一個一人地搜檢,只要被發現夾帶,就立即枷號示衆,同時要被革除功名,所以那些參考的舉子,沒有絕對過硬的關係,是絕對不敢搞夾帶這種低級的作弊方式,因爲代價太大了,一旦被抓住,前途盡毀不說,那名譽也掃地了,這輩子也別想在士林立足。
哪種一到科舉考試就抓到幾個士子夾帶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比如這次會試,搜檢如此嚴格,都沒有發現一個士子夾帶,夾帶這種作弊方式,實在太低端了。
有關係的人作弊,都是出大量的銀子買通考官,然後在文章之中約定關節,然後由考官來錄取。
比如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會試,狀元出身的翁同龢出任主考,參加會試的有他特欣賞的江蘇小老鄉張謇近代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考運一直不好,雖然鄉試得了解元,但會試考了兩次,竟都沒中。第三次會試前,張謇與好友劉可毅一起去拜訪翁老師。翁老師見面寒暄後,反覆叮囑張謇說:“今日時勢,宜統籌全局。”憨直的張謇以爲翁老師愛主持《今日國際》,沒想到他是在抖“關節”,一旁不動聲色的劉可毅卻默記在心。
第一場考試。小劉在八股“開篇破題”時,一下先將“統籌全局”四字嵌入,翁老師一看卷子。以爲必是張謇的,二話不說,直接批:“爲國家得人慶。”並將此定爲本場第一。等到拆封才發現是劉可毅的,翁同龢十分沮喪,後打聽到小劉也算江南名士,才自我安慰:“差強人意。”
第二場考試,翁老師發現一份卷子中有“策馬三韓。雪花如掌”的句子,認定此卷必是張謇的。因爲張謇曾隨清軍去過朝鮮,趕忙錄取。待拆封一看,還是劉可毅的。小劉就這樣中了進士,張謇再次落榜。真是“不怪小張不努力。全怪小劉太聰明”!不過張謇還是好樣的,兩年後回爐,竟得了個狀元!
列位看官也許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古代作弊很少有伸脖子偷看的。原因很簡單,因爲古代除了童生試考秀才、考明經纔多出一些死記硬背的題目外,高級的進士考試都考文采策論。衆所周知,考作文是沒法偷看的,所以這就是爲什麼“古代大學生”的漢語底子好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