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花辭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暮笙回到太醫署,提筆做了一篇策論。這樣的策論,她經深思熟慮,纔敢下筆,寫一篇,需查閱經典,參考律法,還要撥清朝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聯,花費心血無數。
幸而,她上一世不是隻知嬌生慣養的世家小姐,母親總希望她能多學一點,也好有立世之本。母親總說,難得趕上了一個好時局,無需如前朝女子那般拘束在家,大門不邁二門不出,自要多學點本事,方能不負這似水流年。
也幸得,父親根本沒將她這小女子放在心上,家中邸報,任她翻閱,她將朝局理得清楚明白。現已勾去近三載,格局已發生變化,從這變化當中,更能看清多方勢力此消彼長。
就在暮笙鬥志昂揚,捏緊小拳頭爲前途做準備。
大好時機,從天而降。
延平四年伊始,政事堂便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這陣波越來越大,蔓延到了外朝,變成了一股令人心驚膽寒的狂風暴雨,席捲了整個朝堂。
起初是政事堂吏部一參政爲人陰告收受賄賂,爲人謀私利。此事立即便被陛下看重,命政事堂五學士嚴查,吏部學士因避嫌,不得參與。接下去的事便令人瞠目結舌了。五學士手段驚人,不過三日便揪出向那參政行賄之人,行賄之人乃是尚書省下吏部一郎中,然而此事並非查到那區區一郎中便止了,聖上龍顏盛怒,命大理寺與中書省聯合查辦,堅信幕後必有指使之人。
情況並未在迷霧中掩蓋太久,不過數日,大理寺便查出那郎中身後的吏部侍郎、吏部尚書等數名重臣。速度之快,堪稱雷厲風行!
怎麼看都是編好了劇目,讓大理寺諸人照着走下去的。吏部侍郎姓黃,景宸十三年的探花郎,生得一表人才,談吐風雅,舉止從容,暮笙記得他,他曾一度是安國公府上的常客,面對父親之時,謙卑有禮,自稱“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