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臉大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過路陰陽 !
所謂的“鬼市”最早出現在老北京城,是一種半夜至凌晨開張的古玩交易市場,通常買賣一些見不得光的物品,比如破落王公變賣的家藏,大太監從宮裏偷出來的珍玩,或是盜墓賊手上得來的葬器。賣家都在荒郊野外露天擺攤,買賣雙方若是有意就在袖子裏比劃比劃價錢,連話都不講,整個市場悄然無聲,又漆黑一片,才被稱之爲鬼市。在這種市場裏,稀罕的真貨很多,但是假貨也絕對少不了,但凡淘貨的都要打着燈籠自己挑揀,是撿漏還是挨宰,端看買家的眼力。
後來新中國成立,又歷經了一場文化浩劫,流散在民間的古玩就越來越多,這種鬼市自然也開始大行其道,比如北京潘家園、天津靶檔道就是其中典範,買賣的也不限於珍玩,而是擴大到了一切文玩日用品上。後來文物圈被有意識的熱炒,各地也紛紛出現了自己的鬼市文化,買家妄想着撿到大漏,而賣家則利用這種心思大肆作假,然而就這樣依舊年年傳出撿漏的故事,更是讓鬼市文化經久不衰。
本市作爲一個文玩新興城市,當然也是有鬼市在的,不過開張時間可不是半夜,而是週六早晨6點,還換了個文雅的名字,叫做“古玩早市”。地點就在老城區夕照路,距離芳林路並不很遠,也算是依託文化街誕生的產物。這不,一大早街面上就堆滿了散攤,各家各戶都拉開了鋪面,字畫、瓷器、舊傢俱、文房四寶、金玉器皿、乃至竹雕、奇石、善本應有盡有,還有不少騙子打扮成老實忠厚的鄉下人模樣,在那兒擺着個“千年何首烏”或者沾滿土坷垃的青銅器,等着冤大頭上門。
在這樣的市場裏,魏陽當然要把身邊那人看牢了,讓張修齊走在比較寬敞的路中間,他小聲囑咐道:“齊哥,在這種地方你可要小心點,千萬不要往擺着瓷器的攤子上湊,有些不地道的攤主還是會玩碰瓷的,尤其是對生面孔或者旅客,咱們沒必要去湊那個熱鬧。賣錢幣的在路東角落裏,有真有假,到時候你挑自己的,搞價之類千萬別開口,都交給我就好。”
張修齊只是點了點頭,步履穩穩,目光依舊放在魏陽身上,似乎道路兩旁的攤位賣得都是蘿蔔白菜,根本沒有讓他扭頭的價值。魏陽不由一哂,也許對於這位小天師,古玩這東西還真就如此,造型、材質對他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唯有那神乎其神的“氣運”才值得關注,然而在這樣真貨奇少假貨奇多的鬼市裏,想要吸引他的目光怕是不易。
既然沒有逐攤看貨的意思,兩人的步伐自然就快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走到了街東頭,那裏有幾家賣錢幣的攤位分別佔據了道路兩邊,東西卻都相差無幾,魏陽一看就笑了,這也是最基礎的江湖手段,一家店分作兩攤賣,若是前面看中了貨搞不下價錢,或者被賣家氣着了,買主很有可能選擇臨近一家,哪怕價錢相差無幾也會一口買下,殊不知人家本來就是一攤生意,正好迎合了客戶“挑揀”和“搞價”的代償心理,別說是古玩了,不少菜市場裏賣水果的都會這麼搞一下。
既然知道這個迎門杵,自然也沒有挑選攤位的必要,魏陽直接選了一個貨多的攤子蹲了下來,只見十幾枚品相完好的大錢裝在最醒目的塑料卡袋裏,擺在攤位正中,旁邊是一些用紅繩串好的器物和擺件,像是五帝錢的各種變種,後面則是一大堆破破爛爛的古錢,跟廢品一樣堆成了小山,幾個沒有拆口的麻袋歪歪斜斜,也不知還有多少存貨。
看到有生意上門,蹲在攤位前的老闆招呼道:“兩位來淘錢嗎?我這邊貨最多,都是從鄉下收上來的,哪個年份的都有,樣樣都是真貨……”
這話是半點都不能信,魏陽一挑脣角:“得嘞老闆,我家原先就是倒模青銅件的,就你這攤上的東西,大半都是坊口那邊進的貨吧?今天我就是陪朋友來玩玩,沒準備拿什麼稀罕貨,您給個實價,我們自己挑些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