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無和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面直陳官府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會令耕民窮困而陷入盜寇之流。一面斥責各州官員貪墨腐敗,危害楚之根基。
摺子來自融州副使石文德。
石文德其人,有才但貌醜,與徐世銘的經歷頗有一比。
自幼博學強記,自學成材。後晉天福三年楚王授水部員外郎,後因直諫被貶,充融州副使。
二十歲時,讀范曄的《後漢書》,摘錄其中語病數百條,一一加以辯證。《後漢書》是當時讀書人公認的經典之作,石文德年紀輕輕就敢於對前人的不足予客觀的研判,被當時的讀書人稱之爲奇才。
端午節,石文德賦《艾虎》長篇詩歌,天策府學士劉紹禹閱後稱讚:“文德當於文苑之雄也!”
石文德不甘空負一身經世的才情。爲了一展平生抱負,他再度北上潭州,感受到潭州濃厚的“重士”、“崇文”的氛圍,留下來爭取實現抱負的機會。
當時的潭州,爲馬希範執政,這馬希範與他木匠出身的老爸不同,喜歡附庸風雅,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設天策府館,大量網羅人才,意欲輔助其振興“馬楚”大業。石文德因此多次投書,獻詩文求見。馬希範認爲石文德身份卑微,又“形質寢陋短小”,不耐煩地將他拒之門外。
落魄的石文德流落潭州街頭,飢寒交迫。楚王馬希範的弟弟馬希廣比較看重有學問有才情的讀書人,瞭解石文德的遭遇,將其收留在家中。馬希範知道後,追着弟弟罵:“難道我還不如你識人才?”還要當着大衆的臉,羞辱石文德,然後把他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