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蘆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在昌樂,春節前的一臺“昌樂之春”,卻已經成爲了許多人過年的習慣,或許是因爲這裏的文化氛圍特別濃厚的原因,昌樂的老百姓更喜歡這種由身邊人表演的,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演出形式。
所以能夠容納將近一千人的文化宮小禮堂,此刻還是被人擠得滿滿的,甚至連過道上都有不少帶着小馬紮的觀衆。
一陣熱鬧的鑼鼓聲傳來,舞臺燈光全亮,一羣身穿大紅衣服的舞者從兩側跑到舞臺前,恣意的扭起了昌樂特色的大秧歌。
這是音樂會的第一個節目,“歡天喜地過大年。”名字很俗氣,但卻很應景。
舞臺上二十多個舞者,跳得也很起勁,不時引得臺下觀衆們一陣陣的叫好。
在第八排的中央,一字排開坐着七位評委,居中而坐的一人臉形清瘦,架着一副黑色細框的眼鏡,他的目光透過鏡片,落在手上的一張節目單上,臺上熱鬧的表演,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
如果此刻有學習笛子的學生或是笛子愛好者在這裏,一定會驚喜地認出他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華西民族樂團首席笛子,華西音樂學院客座笛子教授馬迪。
雖然馬迪在華夏的笛壇名氣不如那些前輩名家如陸松齡、王鐵錘等那麼大,但他的演奏卻特色十足,在笛壇幾十年南北兩派涇渭分明、分庭抗禮的情況下,硬是獨闢蹊徑,以華西本地地方音樂“碗碗腔”爲素材,苦心鑽研二十餘年,獨創出“華西笛派”,其代表作《華西抒懷》、《趕牲靈》、《塞上風情》等曲子享譽華夏笛壇,更是廣爲笛子愛好者所喜愛。
比起他的名氣來,他的爲人卻十分低調,平易近人。這一點,從他可以來到昌樂這座小縣城,來爲一場業餘音樂會擔任評委就可以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