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漢瓦 !
從今日起,本書至少一日兩更,6000+,請各位朋友們支持下!弱弱地問上一句:收藏有木有?推薦票有木有?)
那小孩幾乎用蚊子叫似的聲音回答道:“馬……馬鈞……”
但劉澤卻聽得明明白白,其實他從認出指南針的那一刻就確定了那小孩的身份,三國時代能造出指南針的,只有馬鈞一個人而已。指南車是一種辨別方向的工具。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創造了指南車。
據中國古史上傳說,4000多年前,黃帝和蚩尤作戰,蚩尤爲使自己的軍隊不被打敗,便作霧氣,使黃帝的軍隊迷失了方向。後來,黃帝制指南車,靠指南車辨別了方向,終於打敗了蚩尤。又傳說3000年前,遠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線,周公遂製造指南車相贈,以作爲指向工具。
這些故事,雖然是傳說,特別是蚩尤作霧,更是一種神話,但是中國指南車的發明,實在是極爲久遠的事情。東漢時期,張衡就曾利用純機械的結構,創造了指南車,可惜張衡造指南車的方法失傳了。
到三國時期,人們只從傳說上了解到指南車,但誰也沒見過指南車是啥模樣。當時,在魏國作給事中官的馬鈞對傳說中的指南車極有興趣,決心要把它重造出來。然而,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知道馬鈞的決心後,都持懷疑態度,不相信馬鈞能造出指南車。有一天,在魏明帝面前,一些官員就指南車和馬鈞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等人不僅不相信,而且出言譏諷,馬鈞據理力爭,最後還是曹睿主持公道令馬鈞製造指南車。
馬鈞在沒有資料,沒有模型的情況下,苦鑽苦研,反覆實驗,沒過多久,終於運用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製成了指南車。事實勝於雄辯,馬鈞用實際成就,勝利地結束了這一場爭論。馬鈞製成的指南車,在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不管戰車如何的翻動,車上木人的手指始終指南,引起了滿朝大臣的敬佩,從此,“天下服其巧也”。
現從小孩的口中確認了,他緊緊地將馬鈞抱在懷裏,死死地抱着,久久不願放開。
劉澤的內心,除了巨大的喜悅之外,更多是一種愧疚。這些孩子一旦離開營地,走向的必將是死亡的邊緣,許多的成年人都餓斃於路,有誰會相信這些孩子能自食其力,苟全性命於亂世?劉澤並非沒有考慮過後果,但他更多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也許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也許經歷了太多的草芥人命,在這種社會環境中呆得太久了,劉澤也變得麻木了,變得冷酷了,世上的人在他的眼中,只剩下有用的和沒用的兩種了,有利用價值的便奉若神明,沒利用價值的便任其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