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澤長揖一禮,道:“非常時刻,劉某不得不小心謹慎,方纔不過是以言語試探之,元直先生勿怪。先生有王佐之才,千里相投,劉某不勝榮幸。”
徐庶微微一怔,沒想到峯迴路轉,竟是如此結果,慌忙回拜道:“庶久聞潤德公之英名,誠意相投,願效犬馬之勞。”
劉澤雙手相攙,道:“今得元直,我之幸也。”
的確,在小平津收徐庶,完全是劉澤意料之外的事,劉澤手下名將不缺,謀士卻稀缺,除了賈詡是劉澤誆騙來的之外,劉澤手下竟無一掛得上號的謀士,徐庶來投,算得上是雪中送炭。劉澤一直感慨名士難以收服,譬如田豐,自己都禮下於人了,人家睬都不睬,想不到竟然在逃亡路上有人還來主動投效,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名士。徐庶在三國謀士榜上的排名絕對要在田豐沮授之上,後期寂寂無名並非是他沒有才華,實在是曹魏方面人才濟濟,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絕對不會讓與劉備諸葛亮有糾葛的徐庶參與到他的決策圈之中來。別人是用人不疑,曹操卻是疑人不用,許多從敵方陣營挖過來的人才大多都閒置了,比如號稱是北地槍王的張繡,黑山軍的頭領張燕,曹操的用人原則就是寧可浪費不能爲敵所用,以至於後來諸葛亮還曾嘆息徐庶的才華被埋沒了,“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徐庶出生於寒門庶族,少年時擊劍任俠,爲人嫉惡如仇,好抱打不平,算得上是文武全才,他出身低微卻不趨炎附勢,極端地蔑視權貴,對欺壓良善的地主豪強極爲痛恨,他的一位朋友被當地豪族迫害的家破人亡,他憤然地將那惡霸刺殺,終於不得不亡命天涯。從他的性格和經歷上來看,徐庶對劉澤是極爲欣賞的,劉澤在平原懲治豪強士族,扶危濟貧,與徐庶的理想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促使他下定決心投效劉澤的誘因。
在選擇投效的時機上,徐庶是聰明的,他沒有直接去平原投靠而是在劉澤東歸最危難的時刻出現在他應當出現的地方,並獻上了瞞天過海的計策,顯然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一來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危難之中見忠誠,二來一旦計策成功必可彰顯他過人的智謀,定將爲劉澤所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