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婚未滿十日,冀州方面便傳來了戰報:袁紹和公孫瓚戰於界橋。
這場大戰的起因還得從初平二年說起,袁紹覦覷冀州,聽從了謀士逢紀的計策,暗地了遣人到幽州與公孫瓚。相約共同出兵攻取冀州,事成之後共分冀州之地。其時公孫瓚已在幽州站穩了腳跟,也急欲南下擴展勢力,兩人一拍即合。公孫瓚便率大軍南下。冀州刺史韓馥本來就是無能懦弱之輩,如何敵得過擁有強兵悍將的公孫瓚,急忙向屯兵河內的袁紹求救,這一招正中袁紹下懷,袁紹到了冀州之後,盡奪韓馥之權,自領冀州牧。
公孫瓚知袁紹得了冀州,便派遣他的堂弟公孫越到鄴城,想按照雙方先前的約定平分冀州之地,可袁紹這時候耍起了無賴。根本就沒有將冀州一寸土地讓給公孫瓚的意思,並暗地裏派人假借董卓之名,亂箭射死了公孫越,至此雙方便結下了仇怨。公孫瓚本來早就想報仇了,只是在幽州與劉虞爭權。騰不出手來,直到初平三年五月,公孫瓚才盡起十萬大軍,進逼磐河。
袁紹自然不甘示弱,起冀州之兵,與公孫瓚大戰於界橋。
消息傳到平原,劉澤立即召集衆將領謀士議事。一致決議出兵助戰公孫瓚。拋開與公孫瓚的個人淵源,劉澤的出兵理由也十分充足。諸侯討董之後,自己與袁紹結怨,已是勢同水火,袁紹之所以沒有兵犯平原,乃是他還沒有掌控冀州全境。與平原郡接壤的清河國還不在他手中。倘若此次界橋之戰袁紹獲勝的話,必定會一統河北,那平原郡將會成爲他下一個進犯的目標。脣亡齒寒,這個淺顯的道理劉澤還是明白的很,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援助公孫瓚就是等於保衛平原,劉澤沒有理由坐視公孫瓚打敗仗。
平原郡現有的兵力大約在二萬五千左右,其中三千是騎兵,劉澤決定調三千騎兵和一萬步兵參戰,點趙雲爲先鋒官,徐榮爲副先鋒,關羽爲左領軍,張飛爲右領軍,管亥爲押糧官,中軍帳中,劉澤親自掛帥,簡雍、徐庶爲謀士,留簡雍陳到守平原。此次出征,劉澤是盡遣精英,畢其功於一役。
暨諸侯討董之後,界橋之戰是漢末諸侯之間的第一次大會戰,真正意義上地拉開了三閥混戰的序幕,從此歷史進入了諸侯兼併羣雄爭霸的階段。
不過議事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簡雍就擔憂我方雖然與袁紹交惡,但還未到刀兵相交的地步,一旦平原主動出兵的話,試必與袁紹仇怨加重,不管界橋之戰勝負與否,將來袁紹肯定會尋機報復。而以平原一郡之力與冀州全州相抗,無論是兵力還是整體實力平原都完全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