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遠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孩子!在紀念你爺爺的相冊裏有一張他照自廣州海珠廣場的照片。你看:照片上的爺爺站在海珠大橋邊多神氣呀!挺着高高的胸膛、眼神與海珠大橋連成一線越過珠江直視江南,心中似有萬般抱負。
這張照片是我在廣州讀書的第二年——1979年7月16日,爺爺和吳常寬伯伯出差到廣州時,由我的同學陳健生爲他照的。爺爺於1987年8月26日零時一刻去世(他去世後的兩個小時裏臉上仍飽含笑容)。這個時間,離他送我到廣州讀書和照這張照片的時間都不到十年——真嘆人生苦短,堪稱歷史長河之一瞬!
孩子!從文章裏表現出來的朱自清的父親,我的父親——你爺爺,以及你的父親——我(誠然,就我而言不僅僅是在文章裏),你也許能領悟到:天下人的父親都對兒女充滿着百般疼愛!誠然,有時這種疼愛是剛性的,有時甚至可能很難讓兒女接受,但是,誰讓天下做父親的都是男人呢?
我國民朝有位對佛學頗有造詣名叫學海先生的人,後來改號“了凡”,在其六十九歲時寫了《了凡四訓》給他那曾因一心向善初做三千善事後而喜得的兒子天啓。書裏說:“……即使命裏應該榮耀顯達的,也要常作冷落寂寞想;即使時運亨通順利的,也要常作拂意逆境想;即使眼前衣食豐足的,也要常作貧窮想;即使別人對我敬愛的,也要常作謙和不驕傲想;即使門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下低微想;即使學問很優秀的,也要常作淺陋想。從遠一點來說,要發揚祖先的遺德,從近一點來說,要彌補父母的過失,對上要報答國家的恩惠,對下要創造家庭的幸福,對外要救濟別人的急難,對內要約束剋制自己的私心雜念。天天要檢查自己的不是,要改過自新。……”。
我想,了凡先生對兒子的叮嚀與朱自清看到父親送其上京時那彎駝的背影而作文紀念,以及你爺爺親自送我到廣州就讀時不論我嘴上嘟噥着什麼他都樂於順受的行爲,其實是異曲同工地完整表達出上一代人對後代們無私與無限的期盼。後人讀之或有心中酸楚之淚,或有對長輩悔不當初之憾,或有激動奮發之情。但是,你們更應該做的是:牢記祖先諄諄教誨於心,一以貫之,身體力行。要是這樣,當後人們擺燭焚香禱告祖先,進入天人一體的“家祭毋忘告乃翁”之境時,在天堂的先人們必將喜形於色,無不捋須稱善呢!
我要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已有不少時間,而正式開始寫到現在也有一年了。說實話,文章寫到這裏,我從內心感覺到了少有的輕鬆,抒發出陣陣快意,比我在發表了一篇論文後的感覺更妙。今天恰逢我來到人世間度過的第四十八個春秋,我就寫一首詩作爲紀念吧:
四十八歲生日悄悄過
2005年5月21日,農曆乙酉年四月十四乙巳日,小滿。餘四十八歲生日。是日母在家鄉,妻子在外,兒在工廠,本人留家。遂作七絕二首怡情。本人生辰八字爲:年柱丁酉,月柱乙巳,日柱乙酉,時柱甲申。
其一
六八華誕意闌珊,盼子望孫囑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