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露啤酒公司位於江州市北港區一個已經算是市郊,叫三寶的鎮上,以前是一家鄉鎮企業,屬於集體企業,但後來因爲經營不善,年年虧損,鎮領導就把金露啤酒廠給承包了出去。
接手的便是趙小雅的父親趙元彪,那時剛好九零年。
在國內有一種很奇怪也很普遍的現象,很多集體或者國有企業年年虧損,但一旦轉爲個人承包以及最後轉變爲民營私營企業,由私人經營時往往會轉虧爲盈。娃哈哈集體就是一個特例。娃哈哈的前身不過只是一個校辦企業廠,算是集體企業,宗慶後承包時,那廠子又小又破,如今娃哈哈卻發展成爲了全球第四大飲料製造商。
當然趙元彪沒有宗慶後的雄才大略和運氣,沒有把金露啤酒廠發展成爲聞名中國的知名啤酒品牌,但在趙元彪接手金露啤酒廠的那個年代,啤酒生意真的很好做,也是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居有關部門統計,在1990年,中國啤酒產量是670萬噸,居世界第26位,但在1998產量卻達到1987萬噸,一躍成爲世界第二啤酒產銷大國。那時人們對於啤酒的品牌和質量沒多少要求,競爭也少,只要肯跑,絕對不愁賣不出去。
不過很可惜,趙元彪當時雖然有膽魄承包甚至後來直接收購了金露啤酒廠,賺到了不少錢,但卻沒有抓住時代契機,乘機發展壯大。等他意識過來時,啤酒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中小啤酒廠不斷被大啤酒廠兼併,成爲啤酒集團公司下面的一個生產分廠。金露啤酒廠如今也面臨着要不被兼併要不被排擠出市場的兩難境地,日子極爲難過。
金露啤酒廠是趙元彪十多年的心血,他當然捨不得轉手,最近兩年也花了不少心血和金錢在產品質量、包裝以及銷售拓展方面。但奈何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小企業越來越難生存,市場銷量卻是沒有任何起色,若不是金露啤酒廠在江州市本地還是有一定市場競爭力,恐怕金露啤酒廠已經陷入了虧損境地。饒是如此,隨着外來大品牌,以及人們對品牌越來越看重,金露啤酒廠在本地的市場份額也不斷縮減。
有句話叫“屋漏偏逢連夜雨”,金露啤酒廠本來連老本營也快守不住時,偏生原來負責江州市本地啤酒銷售經理竟然帶着好幾個銷售員突然跳槽了。銷售經理和銷售員可是直接掌握着銷售客戶的關鍵人物,他們一跳槽直把趙元彪急得頭髮都白了許多。就是在這時,張文斌進入金露啤酒廠,並且因爲他熟悉江州市市場,又有過一個省地區銷售副經理的經驗,病急亂投醫下,趙元彪重用了張文斌,任命他爲江州市的銷售經理。
這些當然是夏雲傑後來才瞭解到的,此時他正騎着自行車往金露啤酒廠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