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破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到了德國人提供的無煙火藥技術,奧匈帝國推出了自己的無煙火藥步槍彈,8x50r曼利夏凸底緣圓頭彈,並且將原本使用黑火藥子彈的曼利夏1886步槍改成發射8x50r步槍彈,新槍被命名爲曼利夏1888,在結構和外型上幾乎和1886完全一樣。
有了全新的步槍彈,因此奧匈向hk下訂單,要求小批量採購一批可以發射8x50r步槍彈的馬克沁機槍。對於奧匈人,約亨到沒有刻意去坑他們,新槍與g88只有使用的彈藥區別。經過短暫的試驗過後,奧匈人就興沖沖的訂購了100挺,一口價,同樣300英鎊一挺。奧匈人也爽快,沒還價,60萬馬克成交。
兩筆訂單雖然都不大,但是爲hk公司的銷售開了一個好頭,而新上任的德國陸軍總參謀部軍需總監施利芬,是一個十分注重新技術運用,對新式裝備發展有着極高敏銳度的人,他上任後立刻注意到了這種全新的自動武器,而之前馬克沁機槍在普魯士陸軍內的良好反應則堅定了施利芬爲德國陸軍大量裝備這種武器的決心。不過施利芬並沒有出於爲了討好皇太孫而直接採購g88,而是根據自己的考量提出了對新槍的要求,減重依然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爲此馬克沁很是傷腦筋,而要獲得德意志陸軍的大規模裝備,對槍繼續改良是必須的。於是約亨繼續動嘴剽竊,而具體制作就交給hk武器製造廠的設計師們去實現了。學習維克斯版馬克沁1908型的輕量化設計,將原本的馬克沁機槍上槍機機構上的彎曲解鎖結構倒轉過來,有效地利用了原來槍身內閒置的空間,這一改動把沉重的鋼製機匣整體高度降低了5厘米;將原本會把打完的空彈殼送入拋殼管向前拋出的精巧的拋殼方式改爲直接從機匣下方一個帶滑動防塵蓋的長方形拋殼口拋出,使拋殼機構得到簡化;增加槍口後坐力增強器,提高自動化裝彈的可操作性;使用簡化了工藝的馬克沁1905式的進彈口卷彈輪;取消了原來黃銅製造的冷卻水筒,換用薄鋼板製作;和馬克沁1941一樣的水套和加大了的注水蓋,提高爲水冷套筒加水的速度,也可以往裏面加雪或者加冰;增加了出水孔、回收水蒸氣的橡膠軟管和回收水箱,可以節約冷卻水,並且提高機槍持續射擊能力;使用簡化的勃朗寧1919的三腳槍架,雖然損失了射擊仰角和射擊穩定性,在約亨看來,一戰這種一挺機槍隨便掃一掃就能殺死一大片衝鋒的士兵的時代,仰角和穩定性都是可以犧牲的,而重量大幅下降讓機槍的機動能力大幅上升無疑是划算的。採用和勃朗寧1917一樣的較窄的帆布彈鏈供彈,彈鏈長度300發。而且改良材質,用大量鋼製部件代替了原本的黃銅部件,新槍儘可能的節約了成本,提升了製造效率。不得不感謝一下老毛子,其對馬克沁的改造和使用一直到了二戰,很多設計都是非常出色和實用的,因此約亨只要拿來主義的剽竊就可以了。
不僅如此,在製造工藝上也進行了改良,一部分部件從銑削工藝改成衝壓和鑄造工藝。而且提出了流水線生產,讓每個一個生產單位只專注處理某一個片段的工作,而且使用皮帶式傳送帶工作臺,得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及產量。當然,約亨也只是知道這些東西的大概思路,撐死能畫個外觀的草圖,讓他親自設計他可做不出來。不過誰讓他是老闆呢,正所謂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因爲w86的訂單還在持續不斷,由於瓦爾德澤的偏袒,hk到1888年初爲止得到的訂單數已經超過了10萬支(注1),僅次於奧伯恩多夫、但澤、埃爾富特的由政府控制的普魯士兵工廠的訂單數,因此停工改進生產線很是困難,因此約亨大筆一揮乾脆再開一條生產線,等新生產線完工後將w86的生產轉移到新生產線上,然後再去改造老生產線,反正目前馬克沁機槍的生產需求不高,壓力不大。
得到了指示的hk武器製造廠立刻進入瞭如火如荼的工作當中,不僅是武器製造廠,同樣有着大量訂單的hk裝具製造廠和hk工具製造廠也提出要新開生產線,考慮到未來的擴軍需求,以及約亨在喀麥隆的第一桶金已經到手,不缺錢的他自然也欣然同意。自此hk公司的規模再次擴張,到1888年底,光hk武器製造廠的僱員就超過了1萬人。
而全新的機槍設計工作在馬克沁的領導下進展迅速,最先完成的新式三腳槍架重量只有7kg,而原本的槍架重量接近40kg,光着一項就減重30kg左右,而水箱、水套、彈鏈等改良都十分順利,不過槍身內部結構變動稍顯困難,最終於1890年初完成,命名爲馬克沁1890,而新槍槍身重量不含冷卻水時爲19kg,全槍重量不超過30kg的標準滿足了施利芬的要求,而此時毛奇伯爵退役,而升任總參謀部長的施利芬下令大規模裝備新式馬克沁,獲得正式編號g90。
注1:歷史上委員會1888步槍在10年間生產數量中除了政府兵工廠外,訂單最大的私人企業訂單超過40萬支,因此hk在兩年內拿到10萬支訂單不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