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Q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保住雙嶼港,荷蘭人東印度公司就保住了底氣,再說了,這裏每年都在飛速增長,據估計三年內就能超越日本了。荷蘭人可捨不得放棄。
至於臺灣,當然也十分重要,可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也只能放棄了。只能通過繼續貿易挽回一些損失,幸好臺灣的主要收入也是通過貿易得來。瘋狂壓榨上面的百姓,也不過得到一半收益而已。
但是關於臺灣的船廠,荷蘭人跟楊潮交鋒了好幾次,船隻是荷蘭人在臺灣,甚至整個東方最大的出口貨物,損失了臺灣船廠,以後荷蘭人就要虧空上百萬銀子了。
只是楊潮態度十分堅決,表示船廠已經賣給了龍江船廠。以十萬兩銀子買給了姚匠頭,說起來還是支持姚匠頭的產業,支持大明朝的造船業。
不過對於荷蘭人最大的出口產品。臺灣的馬場,楊潮卻還給了荷蘭人,馬場的戰馬每年可以爲荷蘭人帶來三百多萬兩銀子的收益,而船廠滿打滿算絕對不超過一百萬,楊潮寧可放棄三百萬的馬場也不放棄一百萬收益的船廠,確實讓荷蘭人費解。
不過他們既然要回了馬場。也就不再執着於船廠了。
簽訂了貿易條約後,貿易很快恢復。
對於臺灣的未來。鄭氏卻有一些想法,他們是想向楊潮要過臺灣的。這幾年臺灣被荷蘭人經營的還可以,只是荷蘭人竭澤而漁採用的強制勞動政策,導致臺灣的人口總是上不去,沒有人願意往那裏移民,久居臺灣的福建人,反而想方設法往回跑。
鄭芝龍時代,鄭家就有經營臺灣的舉動,當時財大氣粗的鄭芝龍許諾,三個人給一頭牛,一個人給三兩銀子,吸引了幾萬人前去,但是後來全都拋給了荷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