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就爲洋務事業受困於財力不足而煩憂不已的張之洞連忙開口問道,他清楚的知道,李鴻章辦洋務靠的精通生財之道的盛宣懷,而張之洞所苦者,正是自己手下無如盛宣懷一般的人才,也正因如此,赴湖北任上,沿途他誰未見,只是在上海見了一次盛宣懷,儘管心知不可能招攬其爲已用,但仍是見了一見。
“紗、絲、煤、船!”
接連吐出四個字來,見張之洞等人一副認真聆聽狀,讓唐浩然多少生出些許自得之感。
“紗、絲、煤、船,”
張之洞於心中默唸着這四字,目光移到了正在喝茶的唐浩然身上,這個年青人,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紗者,即是棉紗,棉紗爲紡布之必須,洋紗成本遠低於土紗,以至百姓愛用洋紗,如江浙一帶,洋紗銷售遠勝土紗,百姓以機紗織土布,行銷各地,於湖北而言,漢陽、襄陽、宜城、隨州、廣濟、麻城各地皆織老布,並行銷附近各省,數十萬百姓靠織布,換取銀錢,以養家納稅,若辦以紗廠,專銷湖北各地,供民織布之用,行以“洋紗土紡”,不單紗廠每年獲利可得甚巨!“土產外銷”亦可爲民謀利,貼補民用!”
在坐諸人在抵鄂後,都曾翻看過湖北地誌,自然知道的唐浩然所說那些地方是每年織布上百萬匹,年年由商販行銷全省各地不說,且銷往外省,這確實是一利源,而過去只想過辦廠,卻從未考慮過如何辦廠等問題的張之洞,聽唐浩然的這般解釋後,更是連連點頭,看着唐浩然的目光也隨之發生些許變化,那目光既然是欣賞,又是欣慰,欣賞的是他的才學,欣慰的是自己幕府中總算有了一個真正精通洋務之人,別的不說,單就是這份眼光……
對於張之洞流露出的讚賞之色,唐浩然自然感覺到了,想到歷史上另一類靠着“洋紗土紡”成功的張謇,心下暗道了聲抱歉,然後又補充道。
“如若紗廠成功,扣除紗廠運營,擴充之必須,紗廠創辦三年後,每年應可往官庫解銀數萬甚至十數萬兩……”
唐浩然的話聲落下時,大簽押室內的衆人一陣交頭結耳,更有幾位幕僚眼睛放出光來,在他們看來,這唐浩然已經把一切幫他們弄好了,只待接手後按着這“洋紗土紡”的法子來便成了。這紗廠就是一個生金流銀之地,若是能得紗廠總辦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