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傢伙竟曾經混入過海盜頭子汪直那邊去當間諜!老實人能幹間諜嗎?所有被這憨厚面孔騙了的傢伙,包括自己,那全都是自找的!
至於被提溜出來的程大公子,自然抓住機會狠狠嘲笑了汪孚林一通。只不過,第二天清早。身爲旱鴨子的他卻只能眼睜睜看着汪孚林和戚良一前一後鳧水過河。即便他很心癢癢的想要求汪孚林教游泳,卻被墨香搬出程老爺來嚴正警告。一下子蔫了。然而,等到汪孚林上岸擦乾身體。在葉青龍的幫忙下穿好衣裳,笑吟吟叫了他和戚良一塊到橋頭,開始說正事,他立刻就沒心思再去怨念了。
“預備倉?”
對於這個名詞,程乃軒完全不熟悉,那茫然的眼神就已經透露出了他的有聽沒有懂。而戚良則是咀嚼着汪孚林突然提起來的這三個字,好一會兒方纔苦笑一聲,用有些疑惑的目光看着汪孚林。
“據我所知,預備倉這三個字,都是官府才用的,民間只知道叫糧倉。要不是我家當年光景還好的時候,老爹當過看倉老人,恐怕汪小弟你就白問了。世廟爺爺(嘉靖)還在的時候,預備倉就已經一塌糊塗了。那時候東南抗倭,各地包括預備倉在內的三大倉幾乎都指望不上,胡部堂幾乎是把浙直那些大戶狠狠颳了一層油皮,這才總算保障了戚家軍乃至於其他各支軍隊的糧食補給。到後來,那些大戶還真是應了一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汪孚林見戚良明白,程乃軒不明白,少不得對這個養尊處優的大家公子解釋了一下。明代倉儲分爲三種。南京北京有太倉和京通倉,而運河各地則有水次倉,這都屬於朝廷,由朝廷派專人管轄的,和地方無關。而地方的倉儲制度,則是常平倉、預備倉和社倉、義倉。常平倉源遠流長,從漢代就開始了,說白了就是爲了平抑糧價用的,災年賣出,豐年買入,在從前各朝各代很流行,在明朝卻並非各州縣都設。而社倉和義倉,是在遇到災荒時賑濟災民用的,官府當成派份子一樣到大戶家裏硬讓人家樂輸,因爲大多數時候有出無進,所以衰敗得更早。
至於預備倉,那反而是朱元璋首創,明代地方倉儲的重中之重,說到底,是爲了賑貸災民,突出的是一個貸字,借出去的糧食按照規矩那是要還的!按照歙縣達到方圓一百二十里的標準,標準的存糧要求是七萬石!但事實上在正統年間預備倉嚴加管理的時候,也沒存過這麼多糧食,到嘉靖年間,朝廷只要求三千石,地方都已經達不到了。反正汪孚林在縣衙成天見葉大縣尊,從來就沒聽其提到過預備倉這三個字。
之前舅舅吳天保收完夏稅預備回鄉,準備之後的解運事宜,臨走前對他提起,今年是近年來難得的豐收年。可糧價卻一降再降。如今夏稅又要全交,徽州一府六縣各鄉里全都被人如同鞭子似的驅趕完稅,每家米行糧店卻都在拼命壓低價錢。在這種時候,他便想到了由官府通過預備倉買入剛剛收穫的小麥大麥穩定糧價,可一問劉會才知道。歙縣那預備倉形同虛設,估計老鼠蟑螂比糧食都多。而且要收糧?根本就沒錢!
之前,汪孚林是想到夏稅之後,還有一場秋糧危機,汪孚林就決定未雨綢繆,也算是爲歙縣鄉民謀個福利。這纔打算打一打預備倉的主意。他的計劃是,既然如今收稅都收銀子,而鄉民得賣糧換銀子,於是要遭受米行糧店的壓價盤剝,那麼。就根據分派到各里的夏稅秋糧所要交的銀錢數額,由預備倉拿出銀子本錢,按照每裏應納的夏稅秋糧數目,收儲相當於夏稅秋糧數額的糧食,然後在春季播種缺糧的時候把糧食賣出去。
反正等到張居正上臺,一定會全力推行一條鞭,那時候亂七八糟的丁役全會折成銀兩分派到戶到人頭,在這種情況下。預備倉制度就可以緩解鄉民無銀交不起稅的燃眉之急。問題是官府沒錢,他只能從這個制度打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