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明朝謀生手冊 !
歙縣方圓一百二十里,績溪方圓二十里,最初的時候,績溪只是歙縣華陽鎮,唐時方纔分離出去設縣。正因爲如此,兩地人口和佔地相差懸殊。徽州八山一水一分地,哪怕歙縣這麼大的地方,農田的數量也着實不怎麼樣,更不要說小小的績溪了。所以,績溪出外行商的人和其他五縣相比起來,不少反多,而且地價也相當便宜。多數出身這裏的徽商,都並不願意在本地買田置產,甚至很多人都乾脆遷了出去,在江南其他土地肥沃的富庶地方安了家。
但是,要說起沒多少畝好地的龍川,績溪境內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出發去龍川的路上,汪孚林帶着男裝打扮老馬識途的小北,當然不用找人問路,可他還無巧不巧遇到了一撥同路的士人,而且這三人他還竟然是認識的,就是他和小北在西園正堂中,通過門縫看到過的那三位私祭者!
那三人走在他前面,半道上拉人一問龍川村,幾個鄉民立刻熱情指路,過哪座山,要走哪座橋,總共多少里路,幾時能到,解釋得事無鉅細。然而,當那三人中一個較爲年長的又多問了一句,胡梅林先生祖宅可是在那兒的時候,那指路的鄉民便有些不自然。
“在是在……只不過,胡家二老爺不好說話,恐怕你們也就頂多只能在外頭看看而已。”
“此次鄉試之後,我們受東南其他各府縣的同仁所託,因梅林先生五週年忌日漸近,所以去龍川探望梅林先生遺屬,料想胡家總不至於如此不通情理。”
鄉民這麼說。三個士人如是回答,也沒有太在意。他們都是騎的馬,馬術頗爲嫺熟。而作爲同樣學會騎馬不久的汪孚林,他也非常贊同這種不靠人力的出行。徐霞客遊記固然聽上去讓人神往,可考慮到某人不顧生民疾苦。靠着官員一張條子,無償徵調民夫抬他走遍名山大川,還問沿途州縣要供給,這種遊天下卻不曾健體魄,反而疲敝民力的作爲,實在不值得推崇。
所以。他便裝作是在旁邊無意中聽到三人來意的同道中人,上去和他們攀談搭訕。
結果,這三人當中,一人竟與他同姓,卻是婺源人汪應蛟。今科舉人。因自覺立刻去考進士希望不大,就抱病告免,主動放棄了明年上京參加會試。據他所說,這是和歙縣人程奎學的。然而,讓汪孚林更加哭笑不得的是,此人說到程奎之後,竟是忿忿不平地說:“程書霖對那汪孚林也太過推崇了,不過是今年纔剛通過道試進學。歲考又僥倖吊一等榜尾的小秀才,他卻口口聲聲說汪孚林在他之上,置我等辛辛苦苦從鄉試考場中搏殺出來的舉人於何地?想當初我和周兄正好人在外地。沒有參加英雄宴,否則定要會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