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焚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里木道:“我大金多斯弟就是真性情……孫悟空怎麼了?豬八戒勞資都見過。”
水青眼沒理會阿里木的護短,繼續道:“所謂‘大唐滅印度之戰’要從唐初,貞觀年間說起,大唐高僧玄奘爲求西天佛法,歷盡艱苦,往天竺求佛經。當時的天竺國,便是現在的印度。
玄奘歷經艱辛,總算取了真經,也有幸得見當時的天竺國王摩迦陀王。那摩迦陀王也是個有眼力之人,道是這從中土而來的人士英武不凡出口成章,想來那大唐定是比天竺強上萬倍,與唐玄奘交談之後,玄奘又是對太宗皇帝一陣吹捧,活生生把太宗皇帝說成了降服四夷,英武過人的聖人。
如此一來摩迦陀王自是對大唐產生了建交往來之心,從玄奘進天竺開始,兩國往來頻繁,摩迦陀王更是獻至寶火珠鬱金菩提樹,謁見太宗。
所謂禮尚往來,想來太宗皇帝覺得一個西方小國都出手闊卓,我堂堂天可汗怎麼能敗了臉面?於是太宗皇帝便命王玄策爲正使,與副使蔣師仁出使天竺。
王玄策是自願請詣接這出使天竺的苦差事的,行這萬里不毛之地,風餐露宿,受那荒野大漠風號沙礫之苦,沒有皇帝點名是沒人願意來的,王玄策卻自已報了名,所謂官場如戰場,當時的大唐正值盛世,朝內文有長孫無忌魏徵等諫言重臣,武有衛公李靖、褒公段志玄開國猛將。
王玄策出身平平,雖文韜武略卻沒有機遇,深知在朝廷內混不開身,索性將目光放到了出使之上,想要以此立下大功,混跡官場。
一路艱苦,數十人闖過荒野大漠已是強弩之末,卻不知此時天竺已經政變,摩迦陀王被殺死,纂位的新王阿羅順正是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時候,那聽說大唐使節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將伏擊。王玄策從騎多死難,玄策被擒扣押。
後來王玄策尋機逃脫,隨着幾個副官跑進了當時尼泊爾王國境內,憑藉着出色的口才,以天可汗的名義愣是哄住了當時的尼泊爾王,還借給王玄策七千騎兵。王玄策喫了甜頭,繼續檄召臨近唐各部軍府節度使及近處各大唐藩屬國,集合了兵馬萬餘,自爲總管,在吐藩王的幫助下直撲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