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快更新奸雄天下 !
第一更奉上,推薦票有嗎?
寶祐六年九月初十,揚州城。
這座江北名城,由於大運河的開鑿,有唐一代,都是全國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對外貿易的門戶,是當時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號稱“富甲天下”,時有“揚一益二”(益州指成都)之稱。光是僑居揚州的大食商人就數以千計,僑居於此的日本、新羅等國的客商更是不計其數。至於落戶揚州的人口,更是數以十萬計。
但是唐時的繁華,到了如今,早就是過眼雲煙。只餘下一座南北十五里、東西七八里,全用大磚砌造的巨大城廓。也不是唐時的舊城,而是南宋初年由時任揚州知州的呂頤浩在舊有城池的基礎上擴建的,之後的歷任揚州知州也都不遺餘力加固城牆,終於將之打造成了天下數一數二的堅城。
這城廓居於大運河西北,東南兩面都依着寬達百餘步的運河。西面則保障河和硯池,原是唐朝揚州城的護城河,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已經成了寬達三十餘丈的河流。揚州城的北界則是名爲柴河的河流,是一條唐朝時候開挖的小運河,連接着大運河和當時的揚州商業區。因爲柴河的河道並不算寬闊,是揚州城四面最容易遭受攻擊的地點。因此昔日的商業中心,現在已經成了重兵佈防的要點,揚州駐軍的軍營也都集中於北城。
揚州北城之外西北約1000米處,還有一個小小的高地,名爲蜀岡。淳佑十年賈似道移鎮兩淮後就在此築城,自寶祐年間完工,所以稱寶祐城,是遮護揚州北關城門的要塞。因而在大運河和保障河上的橋樑皆已拆毀的情況下,唯有柴河之上還保留了一座木橋,可以直通揚州北關城門。
因爲之前的苦戰和混戰,揚州城外的諸軍建制都已經混亂,蒙軍退走之後,賈似道也無心整理,只是命令諸軍自揚州北關而還後,便帶着幕僚乘船回揚州城內去了。陳德興和他的六七百武銳軍士卒,便是帶着傷員和戰歿士卒的屍體,牽着俘獲的戰馬,揹着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繞過保障湖,從揚州北關入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