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她講的事情,陳德興都是知道的,他這一世就在臨安長大的嘛!臨安這裏三年一次大比,大比前一年的冬天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各地的舉人趕來,住到二月份參加春闈會試,三月會試放榜,高中者還要參加四月的殿試,通過了殿試就是東華門外唱名的好男兒了。而這個過程,前前後後加起來好幾個月,這些趕考的士子若是家業不豐,就只能在臨安找點來錢的路子了——畢竟臨安的生活費是非常高昂的,萬物皆貴,如果還要交遊士林拉一下關係的話,沒有幾十貫上百貫銅是應付不了的。
而這個時代的舉人老爺,卻大多清貧寒酸,遠遠比不上明朝、清朝的舉人顯貴。
因爲,明清兩朝的“功名”是從秀才開始的,只要中了秀才就高人一等,可以免除稅賦徭役。至於舉人老爺更是了不得的存在,可以交遊士林,勾結胥吏,把持鄉里,儼然一方土豪!
而在宋朝,秀才只是下面的人隨便叫叫,並沒有朝廷授予的功名,更無任何優待。舉人則是一個參加會試的資格,而且是一次性的,考完拉倒,考中了就東華門外唱名,從此就是大宋的民之父母了,考不中就是措大一個……要是累試不第,那就是個人見人嫌的窮措大。如果不是豪門世家出身,幾次赴臨安會試不中,往往是耗盡家產,一貧如洗。
而所謂的士子風流,在宋朝只是屬於極少數豪門士子的,像陳德興的親爹還有親大哥這種級別的士子都不咋地風流。而絕大多數寒門出身的讀書人,譬如在臨安御街上擺攤的這些人,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都沒有着落,是根本風流不起來的……
不過也正是因爲大宋的士子大多不風流,才使得宋朝經濟可以比明清兩代更加繁榮!宋朝的百萬士子沒有功名可倚,沒有特權可享,因而無法變成一個不事生產的階級——在宋朝,只有官戶纔有一定的免稅和免役特權,而官戶數量畢竟有限,整個大宋的文武官員加一塊兒不過幾萬人。在將近一萬萬的人口中佔比不過千分之幾,算是官眷,頂天就是幾十萬而已。
所以絕大部分士子,根本沒有條件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他們必須參與生產和經營,必須承擔賦稅和徭役。而宋朝的工商業無比繁榮,其實和大批屬於社會精英階層的士子在科場失意後參與到生產經營中不無關係——他們沒有條件成爲寄生階級,只能將自己的智慧和財力用到生產經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