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郝經搖搖頭:“不是北地,而是全天下……只要大蒙古能行漢法。開科舉,天下士子便會歸心,若得士子歸心,陳德興之流又何足掛齒?”
真金有些想不明白:“陳德興擁有強兵,怎麼會不如士大夫?”
郝經哼了一聲:“這南朝終究是士大夫的天下,陳德興雖有勇謀,但終究是匹夫,所倚仗着不過兩三萬精銳。他如今的行事蠻橫,已經是南朝士大夫的眼中之釘。所以憑他的這點軍隊,要戰無不勝容易,要真正掌控江南就是在做夢……”說着話,他忽然冷冷笑了幾聲,“吾倒要瞧瞧,這陳德興最後是如何事敗身死的!”
真金聽得目瞪口呆,訥訥道:“真會這等事體?”
郝經重重點頭,他雖是北士,但對南朝的局勢倒是看得很明白。南朝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士大夫便是一國的基礎。中國自漢以來,實行的就是官府不下鄉的體制——國家太大,人口太多,事情太過複雜。高高在上的天子和朝臣們能管多少?若是官府只到縣,皇帝和宰執只要盯住幾萬個官兒就可以了,若是下了鄉……官員的數量頓時就增加數十倍!如何發得出俸祿?又如何監督這些鄉官不胡作非爲?
這都是無解之難題。因此歷朝歷代。都採取了底層自治和上層集權相結合的辦法。上層集權便是郡縣制,郡縣官員都由朝庭委派。是天子之臣,代天牧民。但是有數的官員也不可能去直接治理無數的民衆——譬如大宋朝的官兒不過四五萬。扣除沒有牧民之責的武將,文官頂天兩萬多,用兩萬多官兒去治理近一億人民根本是不可能的。
而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就是底層的“自治”。在官之下,便有了胥吏和士紳這兩類人物。所謂官無封建,吏有世襲——胥吏之中的有力人物通常能量極大,都是由地方上的奢遮人物世代承襲的。朝廷派下來的官都是有任期的,幾年就要走人,而這些實際管理民衆多吏卻可以代代承襲,很容易在地方上養成勢力成爲豪強。
所以這大宋的官兒與其說在地方上治民,還不如說是在治吏。不過單靠幾個從外面派來的官是沒有辦法對付在地方上發展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胥吏的,好在地方上面除了胥吏之外,還存在着另外一個龐大的階層——士紳,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士大夫和鄉紳的結合體。這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一個個出過官員的龐大家族。由於家族當中有人做官,因此可以得到權力的庇護,逐漸發展壯大,成爲可以和胥吏分庭抗禮的地方勢力。而朝庭派下來的官員,便是利用這兩種存在一定利益衝突的地方勢力管理地方基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