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一套將北伐中原和分配土地結合起來的政治綱領,並不是只在陳家軍內部進行宣傳,而是用張貼布告和發送小報的形式告訴了整個臨安城的百姓。另外,佔領了慶元府定海縣和揚州沙洲縣的陳家軍,也同樣接到了陳德興的命令,打出北伐軍的旗幟,同時開始向民衆宣傳北伐綱領。
而宣傳北伐綱領的目的。自然要拉人入夥,促人募捐。北伐軍招兵,隨營軍校招生,還有淮海鎮招募武士的告示也張貼的到處都是。餘杭門甕城外和臨安太學門外,天天都有沒有飯喫的閒漢流民排隊要入伍的——臨安本地土生的居民自然不會加入,但是從四川、京湖、兩淮流亡來的單身流民,卻是有人願意加入北伐軍去搏一場富貴的。短短几天之內,陳德興在臨安的兵力就擴充到了萬人左右(其中明教徒大約有五千餘人)。
不過從臨安城裏招募來的士兵,多少都沾了小市民的習氣。不狠狠的調教上一段時間,是沒有辦法和兩淮子弟和北地漢人相比的。用來壯壯聲勢還行,真拉出打硬仗可就不成了。
除了投軍的流民和明教徒,還有一些流落在臨安的士人也跑來陳德興這裏碰運氣——雖然江南士大夫這個大團體是擁護大宋的。但總有一些背景不深,學問又差強人意,屢屢應試不第的失意書生。
這些人要麼就去投靠高官鉅商充當門客。要麼就混跡臨安謀個書生能做的差事或做些小買賣。
只是這些士子的心思都大,都以爲自己是姜子牙是諸葛亮。如何願意在社會中下層蹉跎一生?看到陳德興在臨安城做出如此事業,也不管什麼逆不逆賊的就來投靠碰運氣了。
而陳德興對於這些失意士人。也儘可能的予以拉攏,也不管對方是什麼文士、武士的,他的集團現在是文弱武強。能打的武夫車載斗量,能舞文弄墨的文人卻寥寥無幾。
此刻,陳德興就在一間岳飛曾經使用過的書房裏面,和趙復、陳淮清一道,親切的接見十幾位前來投效的文士。還煞有介事的向這些自以爲是諸葛亮的文士們問計。
其實他早就拿定了主意,在臨安、慶元搜刮一些錢財,然後再從臨安、慶元、沙洲三地裹挾上十幾萬二十萬百姓,打起北伐抗蒙的招牌東渡高麗、遼東去開創基業。臨安這裏,就讓他的老爹和一幫文官勾心鬥角吧!
所以任憑一般文士如何鼓吹“魏武挾獻帝”的典故,陳德興也絲毫不爲所動——這些文士只知道曹操,卻沒有看到董卓、李傕是怎麼掛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