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宋號稱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而這“士大夫”是什麼?就是文章中出來的英豪,是不包括武藝嫺熟,兵法精通,能在戰場上爲國殺敵的武夫的。大宋,其實是高級文士的大宋!官家,其實是高級文士的代理人!
雖然南渡以後,武人地位日隆。但始終沒有辦法撼動大宋政治體系的核心——文章取士!考試做官的制度應該是起源於中國的,理論上說,這套不論血緣。只論文章的官員選拔體系是非常公平的。他讓大宋大部分的男性臣民,都有入仕做官的機會。
比起論血統、靠投胎做官,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因此宋明清三朝,前後將近千年的時間裏,科舉制度一直是中國最主流的官員產生機制。甚至到了近代“文官試”和“公務員試”還在相當多的先進國家流行起來。通過考試選拔基層公務員成爲了世界的主流。
因此科舉制度的進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考什麼才能考出一個官,卻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考作詩?考道德文章?還是……考兵法武藝?說起實用性,作詩和道德文章,恐怕還不如兵法武藝吧?若是大宋的官員個個都精通兵法且武藝高超。各種韃子哪兒那麼容易得逞於中國?
至於管理地方。兵法武藝的本事也不見得比作詩做文章更無用。
因而作詩做文章的科舉,唯一的好處,便是引導這天下的英豪棄武從文!大家不學兵法,不習武藝。就是鑽研詩書。考上了無大用場,考不上更是百無一用。
總之不會去威脅趙官家的天下!趙宋太祖、太宗的這番謀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非常成功的!在原本的歷史上。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一直維持到南宋亡於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