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輩子古道心並沒有來這麼一招釜底抽薪,當時的他也是因爲剛來到這個世界,對什麼都不瞭解,很多事都還在摸索階段,也要慢慢適應這個時代的說話風格和習慣,所以喫了不少被動的虧。
後來他發達了,這兩家人還總仗着親戚關係想從他這裏撈好處。雖然最後事情是解決了,但也確實麻煩,倒不如從一開始,就把這個根兒給刨了,也省得往後還要在這些小事上費心。
而且他這時候的提議也不算太離經叛道,大晏國本就有規定,如果與同族親人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但自己一方又不屬於過錯方,確實可以主動要求脫離族譜另立門戶。
原主家本就人丁稀薄,也沒有遠親,族譜上還活着的就只有張老大、張老三一家以及原主父子,所以滿足條件。只要里正判定合情合理,那就可以到鎮上衙門做個報備記錄,這事兒就成了。絕對談不上大逆不道。鄉里鄉親的也都知道情況,更不用擔心被人詬病,真要被戳脊梁骨,那也是張老大和張老三。
里正想了想,又跟幾個長輩商量了一番,最後同意的古道心的請求。
古道心捂着額頭,表面上看是因爲傷口疼痛,實際上是在遮住眼角的笑。他就知道將那三畝地送給村裏是對的。
一來就算他要了回來,他自己確實沒工夫種,而且依照那兩家的尿性,也不會乖乖就把田契還給他。二來,有三畝公田的甜頭,里正他們在處理自己的事情上,也會更加盡心。
從族譜裏劃出去,就算是許可的,但終究不是多好聽的事。村裏的人知根知底倒是沒啥,但如果傳到了外村,就未必都理解了。在這個注重族譜和族中身份的年代,這得是有多大的矛盾纔會要從族譜裏劃出來?所以如果不是有那三畝公田,里正和那些村裏的長輩也未必會這麼痛快地答應。
張老大和張老三本來不答應,這事要是真成了,那往後十里八村都會知道他們苛待侄子。可王春梅和王金鳳卻是一百個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