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遇宋,震驚了! (第2/11頁)
蒲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話聽起來慷慨激昂,說這話的人最後還高舉拳頭,顯得很有力量。
司徒南沒想到在這裏又遇見了革命黨人,臺上演講的那個人司徒南也認識,就是上次來過自己家裏的林毅夫,這次他又把這裏當成了發表演講的募捐大會了。
安良堂和革命黨關係密切,安良堂的總瓢把子司徒美登一直追隨孫中山,所以安良堂的不少骨幹都加入了同盟會,也有一些人曾經回國爲革命打過戰。
廣州起義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實際數字是86)中就有超過三十人是來自海外的華人,其中大部分是東南亞的華人,也有美國的華人。
有錢出錢,沒錢出力。這話說得挺好的,能歸國參加起義的義士大部分都是工農出生的青年,他們生活在底層,受到的壓迫最大,更容易受到鼓舞,更有犧牲精神,是革命的堅定力量。
對於有錢人來說,革命他們自然支持,但很少會親身參加革命,讓他們扛槍是絕對不可能的。
嗯,好像那些革命黨的領袖也很少扛槍,打戰手藝潮不說,一旦見機不妙,就會腳底抹油,遠遁之!很少有犧牲的革命黨頭目,死的都是在“兄弟們,給我衝!”口號下衝鋒的平頭小兵。
生意人講究和氣生財,才商場中妥協是常有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資本家的兩面性”吧!
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北洋政府,在海外華人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爲他們是中央政府,被列強承認,所以華商爲革命貢獻的同時也會跟中國的政府做生意,無論是滿清還是北洋的政府。
海外華人中,除了東南亞的華人就數美國的華人革命熱情最高了。林毅夫的話引起了一幫熱血青年的共鳴,不少人紛紛慷慨解囊,像司徒勇這樣的,更是嗷嗷叫,恨不得單槍匹馬就殺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