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玄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奪其侄子建文帝之皇位,攻進當時明朝首都,南京應天府。
破城之日,宮中火起,建文帝與其長子朱文奎,下落不明,不知所蹤,成爲明史上最大的一個懸案謎團。
此後朱棣大開殺戒,以凌遲與滅族的方式殘忍殺害以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一批建文帝的忠臣舊屬。
後據相關史料與專家研究,發現建文帝隱於新田縣,並將長子朱文奎落藉於永州府新田縣石羊鎮史家村,朱氏爲區別與史氏血脈關係。
但又不便寫明,所以以這種方式來昭示後人,因據《史氏族譜》記載,
史惠通生於明洪武二十八年比朱文奎大一歲,出生時父親史必情已經46歲,母親李氏40歲。史必情夫婦結婚20多年沒有生育,在40多歲時突然生子,頗爲蹊蹺。
史惠通一族的後人只把史惠通當祖公,從不給史必情掃墓。此外,史家村自古砌了9個龍形封土堆,現存4個。
族譜還記載,明永樂年間,史惠通頻繁遷徙。從永興平樂遷往存頭,繼而居胡碑下村,後遷寧遠何家山,又遷寧遠下墜鄉清水嶺。
再徙新田田頭村,最後定居清水洞史家村,如此頻繁的遷徙,似有避難逃亡之嫌。建文帝,給長子朱文奎取名,也是有其用意的。
因爲建文帝也稱明惠帝,名字裏有個惠字,所以朱文奎更名,也改成史惠通,一個惠字,算是留一個記號,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