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玄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傳隋朝汾陰之地,有一個姓候的讀書人,他得到過一面古鏡,直徑八寸,背面也有二十四個字,也從典籍中查不到這二十四個字,後來他說:“這二十四個字,是二十四節氣的象形字。”如果把這面鏡子對着太陽照,則鏡子背面的字一筆也不少的透過來,就好象寫在鏡面上似的。拿起鏡子一敲就發出清脆的聲音,能足足響上一天。
候生臨終前,把它贈給了王度,因爲王度對候生一直象對待老師一樣尊敬他,候生對王度說:“古時,相傳黃帝鑄造過十五面鏡子,其中第一面鏡子的直徑是一尺五寸,象徵十五月圓之數。依次排列,後頭的鏡子比前頭不的鏡子直徑各少一寸,這樣算起來,這面鏡子該是第八面鏡子。”
後來王度把這面古鏡上發生的一系列神奇的事蹟一一記錄了下來,如古鏡照死一個化成人形取名鸚鵡的狐妖,照滅縣衙門前一棵幾百年棗樹上必須上供,否則就爲禍作亂的一條紫色的鱗,紅色的尾巴,綠色的頭,白色的角的一條大蛇。
隋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王度的弟弟王績,被撤去六合縣丞,他覺得官場黑暗,不願再入仕,想四處遊歷,浪跡江湖,遍訪名山,以此終老,王度勸他說:“如今天下眼看就要大亂,遍地是匪賊橫行,你想往哪裏去呢?況你我兄弟,手足情深,從未遠離分別過,你這樣去意已決,好象要永別紅塵了。從前,古人尚子平遊五嶽,最後不知所終,下落不明,你如果要效仿這位賢聖,爲兄我如何受得了哇!”
王績還是志向不改,勸慰兄長道:“人生在世,白駒過隙,不過百年,人各有志,但求適意,夫復何求?”辭行前,還是向哥哥要討要古鏡隨身,王度愛弟心切,毫不吝惜將古鏡相贈。
此後,古鏡伴王績遍歷名山古蹟,記錄下攜古鏡發生的一系列奇聞奇見,奇人奇事。
曾在嵩山少室山,一個山洞裏歇腳時,二更天,來了兩個奇怪的人,一個白眉白鬚,形體削瘦,自稱山公,象西北的少數民族(類胡人也),一個大臉,白鬚,眉長,生得既黑且小,自稱毛生,問他:“君系何人到此何爲?”王績,答曰:“遊山歷險之人。”於是二人與王績交談了許久,言語中有很多不爲人理解的話,王績懷疑他們不是人,於是暗中開鏡匣,取出古鏡,鏡光一照,二人喊了一聲,倒下趴於地,小個子變成了烏龜,白眉類胡人者化爲一猿,古鏡懸至天亮,龜猿俱氣絕而亡,龜身上長着綠毛,猿身上長着白毛。
后王績到箕山,穿過潁水,途經太和,去看玉井,井邊有個水池,水又深又綠,詢問樵夫,雲:“此是靈湫,村人逢年節須祭祀,否則池冒黑雲,天降大雹,有甚者,堤壩山道俱擊毀。”王績取古鏡照池,池水翻滾若水煮開鍋,響聲如雷,須臾,全池之水盡皆噴出,一滴無存,池水落於兩百步開外,有一條丈長的魚,粗逾胳膊,紅腦袋,白腦門,身上一道青一道黃,無鱗,渾身粘涎,形體似蛇,可又長着龍角,嘴尖尖若鱘魚,身子一動還發光,臥於泥水裏無力遊動,王績認爲是蛟,他用刀割下一塊肉,燒了喫,肥滋美味,喫了好幾天才把它喫完。
王績來到宋地汴城,落宿於一個名叫張琦的家中,張家有個姑娘病了,一到晚上就哭着嚎叫喊痛,實在悽慘,不堪入耳,王績詢問原由,說患病一年多,白日無事,夜晚總是如此,王績又住了一宿,等晚上再聽到姑娘嚎叫聲時,便打開匣子,取出古鏡一照,只聽那姑娘說:“戴帽子的郎君被殺了!”只見在病女的牀底之下,有一隻大公雞已經死了,原來是張家養了七八年的一隻老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