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想好了一個,興旺發達,我看就叫興旺施工隊好了。”
“好好好!‘興旺’這名字吉利,就叫興旺好了。”老媽舉雙手贊成,老爸當然也不反對。兩人雖說都不是文盲,但也只是小學文化,自然想不出什麼更好的名字來。
於是,陳大勇興旺施工隊就這樣成立了。
第二天全家又是起了個大早,趙大勇是去下週村趕工,儘快將那戶人家的房子建好,老媽則去街上買紙,說是請人寫告示,到各村去張貼。在陳鋒的一再要求下,趙小蘭才帶上他一起去。
與陳家村相鄰的中鎮村就是玉洋鄉的政府所在地,有着一條百多米長的街道,各類雜貨店開着不少,在遠近幾個鄉當中,算是比較興旺繁榮的一條街市。重回到九一年,再次踏足這片童年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街道,陳鋒不由東看西瞅,瞧了個不亦樂乎。前世種種關於這條街道的記憶紛紛浮上了腦海,他記得再過七八年的時候,這條老街就要被拆除了,重新建設的商業街落成後,給當地政府帶來了滾滾的稅源,也讓當初那些在這條商業街有店面的住戶賺了滿盤鉢,光一個店面的租金一年就能入賬至少一兩萬。自家要是在此之前,出錢盤下這裏的幾間店面,光每年收租金的話就是好幾萬了,這可比做任何生意都好,穩賺不賠。若是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將這條老街半數以上的店面都買下,到時還不是財源滾滾來。陳鋒的雙眼不由霎時金光閃閃……,
在一家雜貨店裁剪了幾十張紅紙,娘倆便回了村,請本村的“老秀才”一口氣寫了二十張的告示,內容大致就是“陳大勇興旺施工隊,承接房屋修建,由十幾年建築經驗的隊長陳大勇親自帶隊施工,價格實惠,質量保證”。末尾的聯繫方式,因爲整個村子就村長兼村支書陳德仁家假公濟私的裝了一部電話,就只好寫成了“玉洋鄉陳家村陳大勇家”,陳鋒看得想笑卻又笑不出來。
這“老秀才”是個專門給人寫信寫對聯寫協議之類文書工作的六十幾歲小老頭,據說解放前是個地主家的少爺,解放後尤其文革時期他這個身份當然遭了難,至今孑然一身,家中無父母兄弟姐妹,膝下無兒女小輩。他寫的一手很是漂亮的毛筆字,半個鐘頭不到,就寫好了二十張啓示,價錢還算公道,每張三毛錢,一共六塊錢搞定。前世的陳鋒很是崇拜這位小老頭,因爲他不僅毛筆字寫得好不說,國畫也畫得很不錯,陳鋒曾經親眼看到過他畫喜鵲,筆法行雲流水,畫得那個栩栩如生,讓他羨慕不已,至今難忘,除此外他還會吹拉彈唱,二胡笛子快板樣樣精通,而且還會說古,每到夏天的晚上就會有人專門請他去村頭的榕樹下開講,如《七俠五義》、《說岳全傳》的很是受歡迎,可以說這“老秀才”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被埋沒的老知識分子。記憶中,再過兩三年這“老秀才”就要駕鶴西去了,着實讓陳鋒感到有些痛惜。
拿了告示後,趙小蘭便回家取了漿糊,又去鄰居家借了一輛破舊自行車,開始去各村張貼。她原本怕兒子辛苦不讓他繼續跟着,但在兒子的堅持下,只好繼續帶着陳鋒這個小尾巴。
趙小蘭騎車,陳鋒在車後座提着裝告示的塑料袋,娘倆一起一個村接着一個村的張貼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