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麗儘管已經由蒙古人駐守,但是,仍處於經常反叛的狀況。高麗朝廷已經撤退到與漢城遙遙相望的江華小島上,並在島上指揮抵抗。然而,1258年高宗〔王瞮〕遣世子王典作爲人質到蒙哥宮廷。忽必烈繼任大汗後,送這位年輕的王子回國統治高麗,他還使他成爲自己的女婿。從此,高麗王朝通過與元朝王室的這一聯姻成了一位順從的屬臣。
忽必烈還要求日本表示效忠。日本攝政王北條時宗(1251年-1284年在位)兩次拒絕(1268年和1271年)。忽必烈於1274年派出由15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載着遠征軍,向日本羣島進發,軍隊在高麗東南海岸上船,夷平了對馬島和壹歧島,在下關附近九州島上的博多(呂崎)灣登陸。但是草原騎兵們不習慣這些海上遠征。況且,他們的打算僅僅是由他們構成入侵軍的核心,軍隊的主體則是由特別厭戰的中國人和高麗人組成的輔助軍。無論如何,隱蔽在麥諸基要塞附近的九州的大名們奮力抵抗,結果在經歷了短時的退卻(據說是受中國火炮逼迫)之後,他們迫使入侵者退回船上。
1276年,忽必烈重申要日本效忠的要求,再次遭到北條時宗的拒絕。忽必烈在長期備戰之後,於1281年6月派出更大的船隊進攻日本,一支由45,000蒙古人和120,000中國-高麗人組成的軍隊,他們分別在九州博多(呂崎)灣及肥前省的鷹島和平盧登陸。但是,這一次,蒙古軍(完全離開了他們的環境)和中國-高麗軍(幾乎沒有軍事價值)還是未能抵擋住日本人的憤怒。尤其是1281年8月15日的一場可怕的颶風驅散或摧毀了蒙古艦隊,蒙古部隊失去了根基,或者被俘,或者被殺。
忽必烈在印度支那的進展也好不了多少。這一地區當時被分爲四大國:安南國(包括東京平原和很久以後成爲法屬的安南國即今北越的東京平原北部),它更多地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佔婆國(曾是法屬安南的中部和南部,即今南越地區),它在種族上屬馬來亞-波利尼西亞人(yynesian),文化上屬印度文化(婆羅門教和佛教);柬埔寨國,或稱高棉,屬於純高棉種人,文化上同樣是婆羅門教和佛教文化;緬甸國,在人種上屬緬甸-藏族,文化上屬印度文化,宗教是佛教;緬甸的白古屬國,是純高棉種人,信佛教。1280年,在忽必烈使者的威逼之下,佔婆國的摩訶羅闍〔國 王〕陀羅諾曼四世接受蒙古人的保護,但是該國人民拒絕承認該國 被劃分成中國的行政區(1281年)。接着,忽必烈又派出一小支軍 隊,由速客禿(漢譯名唆都)統率,經海路從廣州到佔婆,唆都攻佔 佔婆都城佛誓(1283年),在今平定附近。然而,蒙古軍未能戰勝佔婆的遊擊軍,被迫回到船上。1285年,忽必烈派大軍進入印度 支那——這次是由諒山過東京平原——由忽必烈之子脫歡(toghon或toghan)統率,他攻打安南人。脫歡在北件附近獲勝,繼續進軍河內,但以後在三角洲的異隆戰敗,退回中國。與此同時,速客禿企圖在南方從後面攻東京。他在佔婆港登陸後,北上去義安和清化,與脫歡會師,但是,在特基特灣遭到安南人的襲擊,並被殺死(1285年)。1287年,又一支新的蒙古軍經東京平原,再次佔領河內,但是,蒙古軍仍未能守住該城,只得撤離河內。安南王陳仁宗(1278-1293年在位)成功地抵抗了各次攻擊,勝利地返回都城。然而,在1288年,他明智地承認自己是忽必烈的屬臣。由於他拒絕親自前往北京朝見,忽必烈決定扣留他的使臣陶子奇(1293年)。忽必烈的繼承者鐵穆耳皇帝終於與從前的“叛臣”和解(1294年)。佔婆國王也履行了封臣的義務。
後科遠科鬼後學陌鬧方科察
1277年,蒙古人在緬甸奪取了八莫,通往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道路向蒙古人敞開了(馬可·波羅生動地描述了這次戰役,在戰爭中,蒙古弓箭手們更好地利用了緬甸戰象)。1283-1284年,他們再次入侵緬甸,緬甸統治者蒲甘王那羅梯河波帝(1254-1287年在位)棄都而逃。然而,直到1287年,在第三次戰爭期間,蒙古人才南下到伊洛瓦底江流域,直抵緬甸都城蒲甘,他們掠奪蒲甘城。1297年,蒲甘新王喬苴爲避免災難承認自己是蒙古人的屬臣。1300年,在緬甸小撣邦首中間爲蒲甘王位的繼承發生爭吵,爲恢復秩序,蒙古人再一次干涉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