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於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hida,在今裏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達baghdad,今巴格達,。
“不管他給他們下了什麼命令,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不管這命令是要他們去作戰,是死是活,他們都絕對服從,沒有一個字的反對。即使他要他們的未婚的女兒或姐妹,他們也把她奉獻給他,不出一句怨言。”《出使蒙古記》
你能夠找出還有比蒙古人更具有服從意識的民族嗎?雖然我們有些人說,這是盲從意識,這是奴隸意識。但是,軍隊中,就需要這樣的意識,沒有這樣極端的服從意識,根本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當然,他們極端的服從意識也要靠嚴酷的紀律做保證,蒙古人的軍紀之嚴,全世界少有。 “
當他們在作戰的時候,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三個人或甚至更多的人逃跑,則這十個人全體都被處死刑。如果有一個十人隊全部逃跑了,則在百夫長之下的其餘的人,即使沒有逃跑,也全都要被處死,一句話,除非他們全體退卻,所有逃跑的人統統要被處死。同樣的,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奮勇前進,勇敢戰鬥,而其餘的人不跟着前進則這些人都要處死;如果十人隊小將一個人或更多的人被敵人俘虜,而他們的夥伴不去救他們,則這些夥伴都要處死。”《出使蒙古記》
這就是典型的株連政策,一人逃跑,戰友全部處死。結果,即使你想逃跑,別人也不會答應。最後,是要死一塊死,要活一塊活。在戰場上,蒙古軍隊成了永不後退的軍隊。雖然這種政策不怎麼人道,但是,效果那是相當的好。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爲民族生存的依靠,基本上不再進行放牧等生產活動,蒙古國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爲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被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爲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在這樣的訓練方式下,所有的普通戰士都像飛將軍李廣那樣的神射手。這一點,其他任何民族都無法作到,這樣的戰士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擬的。
艘遠科地情敵恨由孤接情獨
艘遠科地情敵恨由孤接情獨 蒙古騎兵有盔和護甲,他們的雙腿也有護甲覆蓋着,他們的馬匹也都是披甲的馬。他們的護甲是用皮革製成的,而且有兩倍或三倍的厚度。
這些從小就按戰士的標準培養起來的士兵,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士兵作戰,誰勝誰負不是很明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