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轉過兩個路口,前面一家中式建築的鋪子,吳掌櫃樂呵呵又湊上來,“秦大人,這是咱吳家的鋪子,要不要進去坐坐!”
“那可就叨嘮吳掌櫃啦,”秦鎧一路只是微笑着聽着,倒也沒有問過什麼話,不過對於這吳掌櫃倒是印象不錯,而且何勇私下裏也解釋過兩家之間的淵源,有些問題倒是可以從他這裏瞭解些信息。
這吳家做的還是傳統的中國特產,這主要受益還是從洋行低價獲取洋貨,然後販運到內地和批發給下一層的商家,跟着吳掌櫃在店裏轉了一圈,秦鎧突然問道:“吳掌櫃,有沒有想過生產洋貨?”
這話一出,跟在他後面的何勇更是喫驚不小,他心中難免打起鼓來,他們何家現在做的香皂生意,可絕對是打着洋貨的牌子,而且這套路都是秦鎧指點的,在香港碼頭由何家出面開了一間皮包公司,所有貨物經由那裏出來,以這時代的追蹤技術,絕對無法識破這種後世常用的出口轉內銷的策略。
吳掌櫃倒是神sè平靜的很,心中反而認定秦鎧根本不懂這洋貨的規則,這時代的商人那個沒想過自己仿製,但是讓這些人無法想象的是,哪些西洋貨物若是本土生產的話,首先是技術上根本行不通,國內這些有學問的老爺們,讓他們弄篇八股倒是在行的很,談到西洋技術,一個個都跟白癡似的。
其次是即便從西洋人那裏進口了機器,可惜國內能弄到的原料根本不合格,若是向洋商購買原料,刨除人工和機器的損耗,一般情況成本都能比直接購買成品多上五成。這種情況下,若是還有人提出生產的話,基本是腦子燒壞的。
聽了吳掌櫃的解釋,秦鎧也有些好笑,確實,以這時代的國民教育,根本培育不出真正的科學家,哪些睜眼看世界的先驅,基本都是自學成才的,就連洋務運動的發源地――江南製造局也無法擺脫這個怪圈。
上海洋槍局購置了德國的先進設備,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而且還有十數年實踐培訓出來的產業工人,但是,到目前爲止,只能生產老式的前膛毛瑟槍,而且每支毛瑟槍的成本是直接購買原裝德國毛瑟槍的一倍,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聽了吳掌櫃的話,秦鎧倒也頗有感觸,不過自己這一步步走下去,實現工業救國的目的,就必須要儘早打下這產業工人的基礎,而這一切都必須要有這些商人的積極參與,而最佳合作的對象,正是這些被這時代百姓和官員稱之爲二鬼子的洋務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