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然這是凝聚了汽輪機研發小組太多的心血,由於秦鎧的一再要求,機器的製作都是由中國技術工人duli完成的,在工藝上感到有缺陷的地方,工人們便把零件拆開了,去找德國技師學習,終於按照秦督辦的要求,每個零件的誤差率都低於千分之三的標準。
這時代jg密儀器加工還都處於原始階段,若非秦鎧非常意外的發明了遊標卡尺,馬尾船政的技術工人估計還將用原始的鐵尺繼續工作到下一個世紀。
這兩臺汽輪機的塊頭明顯比原有的單管發動機要大的多,所以船員們先對船尾的動力艙門進行了處理,不能不說,德國人的工藝確實很jg湛,動力艙上鋪設的鍛造鐵甲耦合度非常的高,幾乎沒有縫隙。
若非有安德魯在一旁解釋這些鐵甲的組合方式,王睿傑估計至少也要浪費幾天時間,才能喫透德國人的技術,由於動力艙的整體改動,這些鍛造鐵甲被暫時拆下來,這相應位置繪製成數十份圖紙,這由馬尾最專業的繪圖人員黃興和孫翔擔任了,他們現在在馬尾船政可是赫赫有名圖紙達人。
很快新測繪的圖紙被送到馬尾鍊鋼廠,十幾塊厚度達到300毫米的鍛造甲需要進行形狀的調整,負責複合裝甲的錢青立刻組織人力,單獨熔鍊了一爐高碳鋼,軋鋼成型後,轉交火炮局,通過70噸的氣錘反覆敲打定型後才能送回船塢。
而秦鎧此時正陪着丁ri昌在炮廠觀摩複合裝甲生產,由光腦提供的複合裝甲資料,提交王飛帶領的研發小組後,經過上百次的試驗,這玩意完全白手起家,雖然有秦鎧提供的資料,但是首次鍛造鋼甲,對於王飛來說完全是摸石頭過河一般。
王飛有事沒事就去找安德魯聊天,打聽德國鍊鋼產業的一些情況,好在安德魯倒也見多識廣,鍊鋼廠也實地考察過,倒也說得出一些東西,這些雜七雜八的線索,確實給了王飛不少啓示,倒也給他琢磨出一些道道。
他將整體鋼甲的鍛造過程分解成多道工序,按照這個工序的流程,就能順利的生產出鋼鐵複合裝甲的所有組件,最後的裝甲通過300噸水壓機處理後,就形成了符合要求的成品,而王飛設計的這個流程,秦鎧稍作提醒,就演變成了流水線式的cāo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當然,今天把丁ri昌請來,自然是要以看炮的名義啦,有時候秦鎧還真懷疑,這老丁莫非是某個未完整穿越的靈魂,就愛好大炮和大船,今天要進行試炮的是11寸(28026倍口徑)的後裝線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