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明顯,沒有人往這上面去想,“從長計議”這四個字出現的最多,其次就是“不可野外浪戰”。客觀的說,就大明眼下的情況,這些大臣在戰略上都是對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崇禎皇帝從來就不是一個有遠見的君王。在對付魏忠賢的時候。朱由檢可以做到不動聲色,那是因爲魏忠賢是皇帝的家奴,朱由檢很瞭解他的底細,所以可以做到從容佈局,有步驟的拿下魏忠賢這個兵沒有實際造反念頭的閹奴。
幹掉魏忠賢。借朝臣內鬥之手削弱東林黨,這些漂亮的手段,只能證明崇禎的帝王心術是合格的。但是不等於他就是一個合格的勝任的君主。從小生長於宮牆之內的崇禎,對整個大明天下缺乏一個清晰的認識。他並不像他的祖輩朱元璋、朱棣那樣,對大明的基層有深刻的認知。而偏偏他有想做那樣的皇帝,加上性格上的缺陷。在短暫的英明正確期過去後,錯誤一個接一個。就殺大臣這一點來看,倒是學的很像。別的,那就不要提了。
明朝中期,文官的權力不斷的膨脹。一度發展到文官希望皇帝安心待在宮廷裏造人就行了,什麼都不要管。這導致了君權和臣權的幾度激烈碰撞。互相不肯妥協的結果,就是出了一羣奇葩皇帝,十年二十年不上朝,他真是一點都不新鮮。可以說明朝昏君不斷,有趣的是,文官集團偏偏就盼望出個聖天子之類的事情發生。問題是,真的出了聖天子。君權這個東西,能讓給文臣去隨意擺佈麼?這兩種權力之間,平衡纔是最穩定的結構。
朱由檢毫無疑問是要牢牢抓住君權的皇帝。這一點體現在他動輒殺大臣之上。但是在崇禎朝這個爛攤子的基礎上,朱由檢的這個傾向,加劇了君臣之間的裂縫擴大。說句不好聽的,還不如讓魏忠賢繼續當他的九千歲,有他在,朝廷裏的文官還是能聽話好好做事的。
現在是大臣們的動嘴時間。所以這個時候崇禎還是很安靜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口沫橫飛。有趣的是,還是這些人。在後金大軍逼近北京的時候,他們都很安靜。沒有一個大臣願意站出來。操傢伙出城去玩命。
看着這一幕的崇禎覺得很厭惡,但是又不得不日復一日的重複這個局面。
一直到曹化淳跌跌撞撞,連滾帶爬的衝進來時,崇禎才從龍椅上站起來:“曹化淳,你這個老奴,何事驚慌?”
“萬歲爺,萬歲爺,大捷!大捷!大捷啊!”曹化淳高舉手中的捷報,飛奔上前。王承恩疾步上前,接過捷報呈上。衆位大臣都安靜了,面帶希冀的看着皇帝的反應。
“……,四日午後,義民首領團練大使陳燮揮師北進,於石門鎮外五里處與後金一甲喇精騎一千五百餘相遇。……,待臣至,硝煙未散,激戰已定。陳部不待休整,急速追擊,後金軍驅百姓數千爲先導,……。正待繼續追擊之際,有難民者阻擋大軍於官道之上……。至此,共計斬首級五百三十一,解救難民三千,繳獲無算。陳燮與臣商議,欲讓功於臣,……臣石柱指揮使秦良玉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