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到織機,還是沈家最多,有五百多張。他家的桑田也是最多的。還有就是張家,聽人說有三百張。每年忙的時候,一船一船的絲綢往松江府運。說是賣給紅頭髮綠眼睛的番鬼,這樣才能掙大錢。松江府那邊,織戶也不少。奴家也只是聽說,沒法往細裏講。”大概是因爲陳燮的眼神掃過時微微的停留了一下,阿月嫂也放鬆了心情。不管是自己還是妹妹,人家看上哪個就是哪個,這沒啥可說的。本來就是喫這個飯,又不是那些在樓裏待著,會彈琴唱曲的紅姑娘。三兩銀子的船資,就值得姐妹倆一起豁出去。
陳燮從包裏翻了翻。找出一個織機的模型,遞過去道:“你看看這個織機的樣子,有什麼不同?”阿月嫂接過。仔細打量一番道:“這是織棉布的機子,奴家小時候用過,先紡線,然後上機子,每天夜裏睡的晚一點,一個月能織半匹布。蘇州那邊。織布的機子能佔了一半,每年都有北地的商戶來收去販賣。”
陳燮去蘇州的目的。是想找一個靠譜的合作伙伴。紡織業要工業化,也只有江南一帶能實現。後面的大船上。可是帶來了現代社會仿古的織布機和紡線設備。雖然也是手動,但是效率已經高出明朝這邊很多。
工業發展對於大明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遇見工業化生產根本就是滅頂之災。但是陳燮又不能不推動這個事情的發展,因爲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陳燮收起模型,跟兩個船孃閒聊,都是她們在說蘇州城裏的事情,陳燮安靜的聽,偶爾提一個問題,然後繼續所有所思的聽。蘇州這個地方,歷來都站在反閹黨搜刮的第一線。抗稅,抗監,後來寫進中學教材的裏的《五人墓碑記》的故事,就發生在蘇州。作者張溥可不簡單,復社的發起人,後來運作周延儒再入內閣的推手。
想到張溥,陳燮就不免冷笑。一個能去賄賂太監的士林領袖,真是可笑。之前他所做的所說的一切,在運作周延儒重回首輔位置的過程中,都被完全的顛覆。
東林黨和閹黨之爭,不在什麼正邪,而在利益。東林諸公要維護的,恰恰是當是大明王朝最需要的財源。商業稅、礦監,這些在崇禎初年,魏忠賢倒臺後,基本都沒了。
既然現在還不足以跟這些人抗衡,甚至打到他們,那就跟他們代表的利益階層合作好了。先挖你的牆角,等挖的差不多了,抬腳狠狠的一踹就是了。到時候,再教他們怎麼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