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身爲總理江北五省督師,什麼大捷能少的了他一份?是不是這個道理?人家都不用提自己太多,一筆帶過,就一句話“臣聚將於中都”,這就夠了。
其他的話,自然有人提盧象升來說。很簡單的道理,湖廣纔多少兵?不足兩萬,流賊多少人?盧象升最大的功勞,就是及時的調陳燮奔赴中都,這纔有了滁州大捷。
這說明什麼?說明了陳燮跟洪承疇搞不到一起,盧象升卻做到了。側面襯托出盧象升的能力明顯強於洪承疇。都是登州營,憑什麼盧象升能指揮着出了大捷,你洪承疇能氣的陳燮要跟你玩命,差點就把造反的話說出來了。
奏摺寫好,別人都沒意見,大家紛紛具名,陳燮就不用了,上面有一段文字“總兵陳燮,親率三千精騎追剿流賊於外,臣盧象升不勝惶恐,揍捷於千里之外。”
盧象升派出楊陸凱,帶着五百精兵,押送高迎祥赴京。這事情計算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是如何繼續圍剿流賊的事情,盧象升也希望陳燮早點回來。結果休息一天,這貨沒回來,祖寬也沒回來。盧象升心裏費解,親自出來找陳燮。
結果得到的彙報是,陳總兵還在追擊流賊。祖寬倒是回來了,他得來接收首級。這一仗斬首萬餘,祖寬分到了四千,登州營分四千,剩下的都給了天雄軍。這個分配還算是公平的,至少盧象升和楊廷麟不會有意見,不能看着別人立功,天雄軍寸功未立吧?
盧象升只好等着陳燮回來,下一步的作戰肯定離不開陳燮的登州營,這一點他比洪承疇清醒多了。陳燮就不是文官能隨意拿捏的主。
陳燮帶着三千騎兵,以大隊爲單位,輪番出擊,哪裏人多就往哪裏追,這一路追到了定遠纔算完事。返回的途中,一路收攏流民,帶回滁州。陸陸續續的,陳燮三千騎兵,收攏了萬餘流民,慢慢的往滁州來。陳燮心繫戰局,帶着親兵先走一步。過了清流關,在山間官道上不緊不慢的往回趕。
前方突然出現一道身影,穿過道路往山上跑,沒想到啪嗒一下摔倒在路邊,沒有動彈。陳燮趕緊下馬,上前去看看怎麼回事。戰場上怎麼廝殺都不要緊,戰鬥結束了,能救一個算一個。倒地的十個半大的孩子,眼睛瞪的溜圓,驚恐的看着陳燮蹲在他面前,一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