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麼回過頭仔細的琢磨,真的僅僅是因爲違法麼?其中受到重創的,絕對是傳統基層勢力,他們作爲這次風潮中最大的損失者,難道就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麼?
再看同樣受到打擊的資本勢力,他們實際上是最大的收益者。經過這次風波後,整個大明人員的流動性大大活躍了起來。土地對人的束縛裏受到了重創,新興的資本勢力需要的勞動力問題,大大的緩解了。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某地某士紳被官府抓了,宣傳機構立刻跟上,告訴大家爲啥被抓。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避免發生更大的羣體事件。大明的農村,宗族是了不得的勢力,全村人對抗政府執法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纔會有調動軍隊的事情發生。什麼勤勞善良的人民這些話,千萬不要信。只要是人,爲了個人利益變成“刁民”就是分分鐘的事情,這個沒什麼可說的,也沒什麼可指責的。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儘量的在法律的框架內體現出公平。你要做不到做不好,“刁民”就會越來越多。自身不正,怎麼能要求人民遵紀守法呢?怎麼能要求人民配合你的工作呢?這不是扯淡麼?
此次事件,在隨後的歷史中被多次解讀。各種版本都有,官場的版本是“吏治”,民間的版本是“法律”,歷史學家者拔高到“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由此引發出來的後續,奠定了大明未來的國家機構的執政標準。”
1676年的大明,圍繞着依法治國的框架,下半年開始了全面整頓。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官場,大明上下人人自危。廉政部門四處出擊,抓一個審一個,判一個。與此同時,稅務部門和司法部門也沒閒着,針對大明的工商界進行了嚴厲打擊。官商勾結、偷稅漏稅的行爲,成爲了打擊重點。稅務部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爲了大明最爲可怕的部門之一。
從最初不起眼的一個小部門,稅務部進化到談“稅”色變的程度。這樣的一個部門,肯定會受到不少衝擊,但是陳燮內閣力挺之下,稅務部無往不利,被盯上的人沒一個能逃掉,最終都以大出血爲收藏,個別商人還被整的家破人亡。
有人因此喊出了“苛政猛於虎”的聲音,但是這些人很快被抓了。理由是煽動民間抗法!這些人在民間往往威望還不低,他們被抓之後,再次證明了大明法律的威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