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建成叫住了李藝,笑道:“咱活累活危險的活讓羅士信去幹,你我負責營救受困於水患裏的百姓,同是大功一件。”對於李藝。他既恨鐵不成鋼也有小小的愧疚之心:平心而論,李藝確實也幫了他許多。他缺少能征善戰的兵卒,李藝動過關係從草原上募集三百突厥的散兵遊勇藏身在東宮之內。東宮護衛滿額,又是李藝挑選驍勇善戰之士二千人,駐紮長林門。
李藝是最早加入太子黨的大將,而是幫助他最多的大將。
這一切李建成都記在心底也看在眼底,每一次有機會他都想把李藝弄上去,但是現如今天下一統,領兵作戰的機會本就不多,一年也難得一次。這難得的一次又有羅士信來爭,李藝偏生爭不過,他也無可奈何,只能以好話寬慰。
李藝深深作揖道:“末將明白,謝太子殿下關懷厚愛。”
走出帥帳,李藝忍不住想起昔年自稱燕王的時候,那是何其自在快活。滿以爲偷了李唐,能夠享受一生,卻不想卻是這般局面。早知如此,還不如當一生燕王,獲得瀟瀟灑灑自由自在,就算如高開道那邊被滅了,也比現在強上百倍。
當然他也知道,現在考慮這些一切爲時已晚,走上了這條路,也只能硬着頭皮幹下去了。
羅士信從其他各軍領來戰馬,分發給軍中擅騎之人,馬不停蹄的趕往三門峽。
在古代想要出動大軍救災,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沒有日行千里的機動性,大軍千辛萬苦的趕到受災地,災情基本上就結束了。平白耗損人力糧食,得不償失,所以史上也不存在朝廷特別調派大軍救災的例子。
不過大唐的情況恰好特殊,大唐主要戰力聚集關中,受災地三門峽與關中只是隔了一個潼關以騎兵急行兩三日可到。軍隊能夠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地,羅士信的提議就顯得因時制宜,恰到好處了。
羅士信只知道決堤口在三門峽,但具體在三門峽何處卻是不知,出了潼關之後一路上只能沿着黃河南岸,自西往東急行,費時穿過了一百餘公里的黃土峽谷,終於趕到了決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