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羅士信聽極緣由,也不知當喜當悲。
喜的是鄭麗琬終於有了一個着落,沒有葬身魚腹,屍骨無存;悲的是那點點的希望隨着消息的證實,煙消雲散了。
羅士信自然不會懷疑鄭仁基說的是謊話,哪有父親會在自己女兒的安危上作假。他卻不知,在鄭麗琬最初失蹤的那斷時間,他陪着鄭仁基不厭其煩的尋找,在他患病的時候親自請醫喂藥,照顧周到。
這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情,羅士信的行爲。讓頑固如鄭仁基者都大爲感動,只嘆女兒命苦服薄,未能嫁的如此佳婿。
羅士信對鄭仁基一片赤誠,鄭仁基自是真心相對。不願意見因爲鄭麗琬之故而使得羅家無後。作爲一個正統儒家傳人,對於繁衍後代之事,看的是極爲嚴重的。羅士信年僅二十三,還未娶妻生子,那是極其嚴重的事情了。因此,同意了崔氏那帶着幾分過分的要求。
羅士信幫着協助辦理婚事,再一次提出讓鄭麗琬以羅家夫人的身份出殯。
古代重男輕女的形勢極爲嚴重,女子是不得入宗族祠堂的。未出閣的女子,死後就如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一樣,不能享受後人的香火拜祭。鄭仁基在的時候還能受到父親的祭拜。一但鄭仁基百年之後,那就享受不到香火了。
古人很迷信這個,所以在伏牛山一直有人特地給楊素、楊玄感上香祭拜,司徒傷在那種情況之下也不忘派人趕往楊氏祠堂添些香火祭祀。
鄭仁基見事隔一年,羅士信依舊不改初衷。大爲感動,也同意了他這個要求,心中更是覺得自己的選擇無錯。
在這個時代,不存在丈夫爲妻子戴孝一說。羅士信也並非對鄭麗琬無情,而是個人性格受不了繁文縟節,一切也是能免則免,也就舉辦了簡單的儀式。將鄭麗琬遷入羅家,也就了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