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錢塘人,出生於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國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親是陳國祕書監,三人都是那種名噪一時的良臣。褚亮自幼聰敏好學,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響。對於治國方略領悟極深,年紀輕輕便。名揚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謀臣之一,文學館便是他與房玄齡、杜如晦一手舉辦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時的李世民可謂政務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竅不通。也曾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不過短短四年,李世民的政治遠見,比起他們這些師傅都不遑多讓,進步之神速,着實讓他們動容。
三人一同來到書房,李世民請他們入座之後,也開始了他們的日常討論。
這日他們討論的是經濟,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民生。提高經濟。
李世民與楊廣可以說是一類人,都是一樣的好大喜功,一樣的胸有野望韜略。
唯獨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夠看得清事實。沒有楊廣那種好高騖遠的做派。楊廣是想到就做,他不管百姓能不能支持,經濟能不能支持,只要能夠達到他的目標,達到他的計劃,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許是有楊廣這前車之鑑。李世民儘管也想成就秦皇漢武的霸業,但一直忍着。耐下性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怎麼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將經濟發展起來,就是他所考慮的關鍵。
有事沒事的就算以這個話題找人討論,希望找出好的方法,加快大唐的經濟發展。
四人商討在興頭上,門外突然傳來護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