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瑗的山南東道行臺右僕射固然比不上李世民的大行臺尚書令,但也是手握軍政大權的雄職。當時除了李世民、李元吉這類皇帝的親生兒子以外,皇親之中李瑗的手中握有的實際權力是最大的,就連當時的李孝恭也比不上李瑗。
李建成意圖擴展軍事力量,李瑗這外在的實力是他首要拉攏的對象。
李瑗面對當朝太子的拉攏,哪裏還有二話,直接成爲了李建成最有利的臂膀之一。
當時李建成還沒有拉攏羅藝,他手上最強的軍事二人組正是李元吉與李瑗。
李元吉是公認的二貨,李瑗也是一個二貨。兩個二貨加起來,不會有負負得正的效果,只會越來越二。
李元吉利用李瑗在山南東道的權勢,在襄鄧一代安插了自己的勢力,爲“遷都”做未雨綢繆。
總之李元吉怎麼安排,李瑗怎麼配合,他作了許許多多幫助李建成、李元吉對付李世民的勾當。只是因爲他在任期間毫無功績,李淵都看不下去,將他改任幽州都督,將他丟到了幽州……因爲他的懦弱,李淵還特地給他安排了王君廓這樣的猛將。
就算失去了利用價值,李瑗也毫無疑問的是太子黨的一員。
結果事到如今……李瑗自然是悲劇了。
李建成被貶蜀中,李元吉失蹤多年,存活的幾率渺茫……